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及其历史发展趋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批判吸收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使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关于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次革命。

不过,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在他们学说形成的时候,无产阶级刚刚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他们的著作主要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他们学说的目的是指导无产阶级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内在的联系。

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社会主义虽然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存在的,但这并不排除二者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一种否定。

但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即是在吸纳了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有价值东西的基础上的否定。

一、资本主义孕育了社会主义

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正在逐步暴露出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向人们显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事实,同时它也促使有识之士去深入探讨这一社会病态现象的根源,并努力寻求消除这一社会病态现象的道路。

产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工业资本家阶级,而且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资本家阶级的现代工业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积极参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经受过现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洗礼及近代民主自由观念的熏陶,对现代市民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在这个意义上,资产阶级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已经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开始占据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地位。

为了更有成效地进行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亟须在理论上弄清楚:无产阶级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冲突与阶级斗争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冲突与斗争是否可以调和,无产阶级是否应该以及是否能够改变社会现实,无产阶级自身有没有能力解放自己,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社会变革,无产阶级是否应该进行夺取政权的斗争,如此等等。

这样,适应时代的呼唤,抛弃陈旧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适时地进行理论创新,为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指导,便成了摆在社会主义理论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马克思、恩格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变,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生产力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具有内在历史联系。

“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们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

二、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每一次改革,都经历过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斗争,如同任何社会的交替过程一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尽管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主义是一种进步,但是资本主义仍然不能克服自身的矛盾、危机和局限性,最终必然导致“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又“对准资产阶级自己”。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具体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所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只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它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具体表现为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 *** 状态之间的矛盾,其经济上的表现便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持续不断的爆发,它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性后果。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发展,表现在阶级关系上,便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越来越激化。

作为社会的主体力量、社会的绝大多数,无产阶级有权利也有责任使用包括暴力手段在内的一切社会变革手段,改变这个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解放自己并最终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新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某个天才人物的偶然发现,而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任务不再是去苦思冥想出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过程,从中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马克思完全摈弃了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纯粹道义的谴责,而是用经济学的方法说明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找到了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新社会的革命阶级即现代产业无产阶级,同时也提出了“剥夺剥夺者”这一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途径。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存在的根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 ***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

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不是别人从外部强加给它的,而是这种制度本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因此,它不以哪个人、哪个政党、哪个阶级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二,无产阶级或者说工人阶级肩负着两大历史使命:一是旧社会的掘墓人,二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后者的任务比前者更漫长、更艰巨。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只是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特殊阶段的历史。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开始尖锐化了。

于是,人们眼前又开始了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巨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而且还造就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即现代的产业工人阶级。

资产阶级无意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

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被从资产阶级的脚下挖掉了。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科学社会主义明确把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的目标。

三、当代社会条件下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来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对立统一关系。

它们之间既具有对抗性、斗争性、排斥性,也存在共存性、渗透性、可转化性和互补性。

马克思主义的局限在于,只强调前者,而忽视了后者,这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时代的限制,那时候资本主义的发展尚未充分,使得马恩不能全面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忽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性、互补性。

1、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经过将近百年的发展,社会主义没被处心积虑置社会主义于死地的资本主义消灭,而资本主义尽管屡遭危机,可资本主义世界非但没有出现马恩革命导师所预言的垂死、腐朽等没落景象, 没有走向灭亡,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反而出现了新的转机,在世界上仍处于优势地位。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说明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尽头。

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繁荣并不意味着它万世长存,改变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命运,相反,资本主义越是发展,越是为它自身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创造条件。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可以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在认识上,我们可以明确如下观点:第一,西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摆脱了灭亡的历史命运,而是加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越是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准备得就越是充分。

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宏观管理方面的计划调节,所有制方面的国有化、合作制、股份制和股权分散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也未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是造就了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的工人阶级,为社会主义培养了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的胜利不断创造条件。

第三,工人阶级的发展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参与管理企业,工人股东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工人被雇佣、被剥削的地位,工人阶级追求自身政治、经济权利的愿望不会改变。

正如马克思所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当代资本主义在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下,经济迅速发展,表现出相当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相当大的容纳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潜能。

这一事实并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

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指出的那样,“无论哪一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经济利益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大大增强,双方的和平共处也因此得到了全所未有的经济基础。

同时,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阶级结构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

而且,资本主义意识到了其自身不可调和的矛盾,并试图进行改善。

如实行股份制,让普通大众参与进来,实行国家福利,加强国民生活保障等。

这一趋势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矛盾越来越激化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代资本主义正在酝酿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越来越明显,但是要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仍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2、社会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来发展自己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要学习、研究、借鉴、利用资本主义,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为了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就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

历史证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社会主义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商品经济正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成为最发达、最典型的经济形态。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要从根本上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成功经验。

除了生产力之外,社会主义还要继承资本主义的合理的政治文明成果和资本主义的先进的文化成果等。

所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的直接历史前提就是资本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因此,继承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明确把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增强自身发展的手段之一,即使在今天社会主义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也不能妄自尊大,而要虚心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壮大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警惕西方和平演变的企图。

当代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政治、经济、精神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吸收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精神先进文明来完善自己才能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摒弃社会主义只能与资本主义“彻底决裂”和“对着干”的观念,强化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观念,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健康发展,更快地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是手段,学习的目的在于取代而不在于同化。

社会主义学习资本主义先进文明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使自己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并最终消灭和取代资本主义。

3、社会主义曲折发展

当代社会主义在战后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甚至出现了由于苏东剧变而导致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

苏东剧变绝非是奉行马克思主义所致,而是未能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因此,苏东剧变的现实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在这一漫长的变革过程中,出现一些曲折和反复更是在所难免的。

苏东剧变,丝毫不会影响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大趋势。

进入本世纪以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增强,随着世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主要形式和解决对抗关系的主要手段,由武装冲突和军事较量转向“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和平环境,一方面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增加了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同化的危险,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时刻警惕资本主义的策反,防止社会主义的倒退。

西方出现了所谓“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将逐渐融合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的“趋同论”。

“趋同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社会主义将最终和资本主义融为一体”,其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它歪曲了社会主义“和平共处”的理论,把“和平共处”看成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和平融合”,它适应了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的需要,被资本主义当成“和平演变”的工具;它适应了社会改良主义的需要,被社会改良主义者当成麻痹人民群众革命斗志的工具。

对此,我们应该作出明确的判断,采取严厉的批判态度,避免被这种理论侵蚀。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