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版不用木头刻字而用胶泥刻字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活字印刷术的有关记载最早出现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这本书中比较完整的记录了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的使用方法和不采用木活字的原因。
《梦溪笔谈》中是这样描述胶泥活字的使用方法的:
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而木活字在《梦溪笔谈》里是这样被描述的:
不用木头制作活字模,是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沾水后会变得高低不平,以及容易和药剂粘在一起,不能重新把字模取下来。
从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对胶泥活字和木活字的描述可以看出:
胶泥活字要比木活字具有更多的简约实用的特性,这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所以毕升当时没有采用用木活字而选择了胶泥活字。
可惜的是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他死后并没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是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出土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而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是199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该经书的内容在印刷中有版框栏线交角处缺口大、版心行线与上下栏线不相接、同一面同一字笔锋形态不一、栏线及版心行线漏排、省排、经名简称和页码用字混乱、有错排、漏排、数字倒置等活字版印本特征,说明木活字的确存在一些缺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5

    宋朝毕升是用胶泥刻字,他用木活字做过实验。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元朝王祯,制造3万余木活字,排印6万余字《旌德县志》100部。刊行《造活字印书法》。

    明代木活字本较多,多采用宋元传统技术。

    在清代,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

第2个回答  2016-05-04
木头会变形,吸墨,印上木纹,胶泥不会。
第3个回答  2016-05-13
第一 比较省人力
第二 不会腐烂,能保持恒久
第三 比较灵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