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像水一样”,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如题所述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道德的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样的柔情。水的柔性是怎样的呢?水性柔顺,明能照物,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其实是在宣扬一种处世哲学,做人要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有那么一段话:人,有时候应该像水一样勇往前进,如果前面是高山,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就渗过去;如果前面是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时机。话讲得实在,道理也浅显易懂。像水一样做人,无论什么样环境都能因时、因地制宜、随机应变、适应并发展壮大。做事也是这样,你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机应变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时期,需要的解决办法也许会不同。聪明的人就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找准解决的办法。“做人要厚道,办事要活套,”我们应该做到外圆内方,大智若愚,方能纵横于世间。
关于水,我们还可以这样引申: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而团结的团队是无坚不摧的。就像水一样,一滴水是很容易被蒸发的,但是当它融入长流的山涧,泉水汇成涓涓小溪,顺水而下,就能成为气势磅礴、奔腾的大江大河和浩瀚的海洋。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越受阻,就会不断积聚自己的力量,其势愈增,直到最终排除障碍,开拓自己的道路。
像水一样做人,在遇阻力或障碍时,反而加倍努力,放出全部能量,与障碍搏击,水流绕过山脉,可穿透堤坝,可吞噬礁石……
像水一样做人,除了自己流动以外,还不时带动其他物体,促使或帮助其他事物行动。
像水一样做人,不论来自哪个角落,都能够朝向一个既定的目标不懈前进,归于大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8
古人云:“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源远流长。世传水滴石穿,人应该像水一样的扎实,务实,只有坚持不懈的专攻一项,才能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不然,两天大鱼三天晒网,终究一事无成。人要像水一样,纯洁,大度,潇洒,一尘不染。所谓君子,便是清雅,淡泊。总之,做人应该像水一样,但不能一味向水学习,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第2个回答  2013-06-28
你好, 做人要象水一样是说象水一样坦然,纯净,透明,温柔,善良!
第3个回答  2013-06-28
做人像水,顺其自然,有句话说,水到自然成。无欲无求,却又永保本色。
第4个回答  2013-06-28
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