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我家孩子16岁了,在学校抽烟喝酒 打架 逃课上网 还偷东西 上课睡觉 把生活费拿去上网 然后吃饭赊账。 怎么教育都没用 ,讲道理给他直点头,过了就当耳边风。这个要怎么教育才行?伤透脑筋了
他爷爷打他还跟他爷爷动手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家长聪明的做法

一、宝宝难带不听话的原因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奖励孩子。

  带宝宝去打预防针,还没走到门口,宝宝就哭着说,“不要!不要!”妈妈只能哄他,“宝宝乖,打完针妈妈给你买糖吃。”

  宝宝不肯乖乖吃饭,把碗里的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奶奶只能妥协,“宝宝乖,吃完奶奶给你看电视。”

  家里要来客人了,妈妈忙着收拾屋子,还要准备晚餐,宝宝却一直缠着妈妈陪他玩,妈妈只能说,“宝宝乖,自己玩,星期天妈妈带你去动物园。”

  上面的场景妈妈们一定不陌生。宝宝不配合的时候,我们最常做的就是用奖励收买孩子。但这样做其实是有危害的,也许你的过度奖励,正在让宝宝变得贪心、计较、难满足,不听话哦。

  过度奖励的危害居然这么多!

  1、宝宝会认为,做任何事都要有回报。

  总是用奖励来换取宝宝的配合,会让宝宝认为,奖励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没有好处,就别想要我配合。这不是给自己挖坑跳吗?

  更严重的是,长此以往,宝宝会形成“凡事都要有回报”的观念,这对他今后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那些不给奖励就不写作业、不干家务的孩子,都是被这样养出来的。

  2、不能帮助宝宝养成好习惯。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用奖励来换取宝宝的好习惯,比如让他好好吃饭、乖乖洗手。但奖励无法给宝宝持续的满足感,还会淡化行为本身的意义。每次打针就给糖吃,会让宝宝觉得他是为了妈妈打针,为了吃糖打针,这样当他不想吃糖时,就没有了打针的动力。

  如果妈妈不给奖励,而是告诉宝宝,打针是为了不生病,不吃药,不怕打针是勇敢的表现。这样宝宝就会愿意配合,因为他知道生病了会不舒服,他希望成为妈妈眼中勇敢的小战士。

  3、会让宝宝不幸福!

  妈妈们想过没有,我们为什么要用奖励?是不是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相信,即使没有糖果,宝宝也能乖乖配合?

  奖励会让宝宝只看到奖励本身,体会不到好行为原本能带给他的快乐。比如宝宝能自己用勺子吃饭了,这件事本身就能带给他成就感。如果妈妈再适时地肯定和夸奖,宝宝是有动力自己做好这件事的。

  但如果妈妈只是用糖果来奖励宝宝,宝宝就感受不到妈妈的信任和自己的进步,也不会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做好很多事。一颗糖,就让宝宝错过了那么多,真是亏大了呢。

二、孩子不听话怎么正确引导
  ①为孩子做出“倾听”的榜样。有的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会听别人说话,往往父母的话刚开个头,孩子就开始顶嘴。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有时成人也很少仔细听完孩子的叙述,有时孩子说话刚开个头,大人就自以为了解了事情的经过,然后便开始说教。所以,要想让孩子“听话”,我们首先要给孩子做出倾听的示范,认真听孩子说的每一句话,真正做到心灵的沟通。这样,孩子才会从我们这里学到尊重、理解和有效沟通。

  ②养成和孩子聊天的习惯。有的父母平时陪孩子愉快地聊天、玩耍的时间很少,目光只盯在孩子是否专心学习和行为习惯的缺陷上,与孩子的交流主要以批评、唠叨、说教为主,这就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情绪。建议父母养成和孩子聊天的习惯,多与孩子聊些有趣的话题,时常陪孩子痛快地“疯玩”一下。亲子关系密切和融洽,孩子才会愉快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如果父母很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多,就更应该保证沟通的质量,不要总是在检查孩子学习、批评孩子中度过。

  ③及时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是孩子学习进步和心智成长的有效保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强化人的良性行为,比惩罚不良行为更容易取得积极的效果。如果父母能减少重复和不必要的唠叨、减少发泄情绪的训斥和对孩子不满的抱怨,而增加对孩子优点和进步的发现,并及时把这种发现反馈给孩子,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欣赏和期望,孩子便会愉快而有信心地朝着我们的希望逐渐进步。

  ④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父母需要对自己正确的决定予以温柔的坚持。有时,当孩子哭闹而父母也在气头上时,沟通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如果是已经决定的正确的事情,因为孩子的任性反抗而使父母妥协,那么孩子就会学到通过耍赖来达到目的的方式。所以,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不急不躁,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决定,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再讲明道理,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⑤父母还要学会巧妙地树立自己的权威。当孩子无理反抗时,父母需要减少和孩子无谓的争吵和唠叨,通过和孩子事先制定家庭规范的方式,督促大家各负其责,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改正的缺点。奖励和惩罚的措施是全家事先商定好的,做不好需要在监督下接受惩罚,做得好,可以用积分等方式获得奖励。长此以往,孩子也会愿意在感到平等和有趣的方式下,自觉地完成任务。

三、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啊
  1、相信没有一个妈妈是愿意打孩子的,可是有时候孩子犯了错多次劝告无用的情况下,也有不少的妈妈动手打了孩子,其实我觉得在打孩子应该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不一定要体罚。

  2、对于内向的孩子更不能打,在教育孩子之前要让孩子自己说出错在哪里,如果一看孩子做错了,不问也不解释就打,只会让孩子以后什么也不敢碰 不敢做也不敢说内向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当中会养成自卑懦弱的个性。

  3、当然还有一种明知故犯的孩子,明明知道不对还屡教不改,使妈妈忍无可忍,其实妈妈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孩子这么做,也许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只是用次行动来吸引妈妈,哪怕是挨骂,如果是这种情况妈妈要多关心下孩子

  4、人的智商是不同的,专注的也不同,有的妈妈因为孩子学习成绩差会对孩子进行言语辱骂,那其实是比打还要严重的行为,孩子学习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为家长应该找原因,如果孩子确实努力了而学习依然差,那家长应该与老师进行沟通后在找到合适孩子的学习方案。

  5、在大人有空闲的时候孩子是可爱的,如果大人在愤怒或者是忙碌的情况下孩子就是在可爱动作也会被大人忽视,反而朝孩子大吼,其实家长真的在愤怒的情况下打了孩子在事后一定要向孩子道歉解释清楚并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你的。

四、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
  不听话的孩子总是让家长比较的,头痛,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以及教育问题有关,还有父母也要认识到,想要改变孩子的习性,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1.
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
.吸收教育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3.
.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
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5.
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
让孩子去体验: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
同孩子做协商: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10.
真诚对待孩子: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第2个回答  2013-07-01
出来混是要还的,孩子出现的问题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父母先要自我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跟孩子道歉,先从自己改变开始,对于16岁的孩子,只通过言语的教育已经用处不大了,孩子的不良习惯已经养成,改变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先改变关注点,先关注孩子的优点或优势,改善亲子关系,建立亲子沟通的渠道,重点是尊重孩子,为孩子的错误承担起责任,然后通过信任和逐步的影响来调整孩子的行为。
第3个回答  2020-08-06

孩子不听家长的话怎么办?这个问题要从孩子三个年龄阶段进行处理,孩子3岁前不听话,可以通过恰当的打进行解决;3-6岁通过不理他进行解决,只有不听话,他提的任何要求都不答应;6岁以上就要听孩子的话,让孩子体验到听话很重要。

第4个回答  2020-09-19
1、当孩子发脾气耍赖时,若是用打骂去阻止他的,往往会令他情绪更加激动。这是我们应该冷静对待,不要急于去说服他,让他一个人在屋子呆一会,没有多久,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再和他讲道理,他就会接受。

2、有时候孩子做事解决的方法不正确,大人就会阻止,从而令到孩子闹脾气。其实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没试过是不会知道自己的方法不行的。所以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适当体验,他尝试过,碰壁了,再给他讲道理,他会更明白更乐意接受。

3、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做错事。如果家长只懂得指责孩子,会令他反抗性更强,更加不会听话。所以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指责孩子,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耐心的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使他认识到严重性,学会以后如何解决此类的问题,调控自己的情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