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铭的鉴赏

如题所述

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有一卷传世墨迹《砥柱铭卷》,纸本行楷,共六百余字,书魏征《砥柱铭》文字,卷上无年款。卷高32厘米,长824厘米,加上拖尾纸上历代名家题跋,共卷长1500厘米左右。原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近日出现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引起国内收藏界和书法史界轰动。故有人预测,它在6月3日拍卖时的成交价可能逾亿,又将创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拍卖的新记录。
《砥柱铭卷》在南宋时曾经为王厚之(字顺伯1121-1204)和贾似道(号秋壑,1213-1275)先后收藏,在晚明也曾为大收藏家项元汴收藏。在清代晚期,此卷一直在广东地区递藏流传,当时岭南许多的收藏家都曾鉴藏和著录过此卷。后来流出国内为日本有邻馆收藏。曾著录于明末张丑《真迹日录》四集、清人方濬赜《梦园书画录》卷三。也出版于今人刘正成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卷》中(荣宝斋出版社2001年),但是它的真伪性却引起了学术界较大的争议。保利公司于2010年5月24日至25日,在上海延安饭店二楼举办预展,预展拍品中有《砥柱铭卷》。我特意于25日下午冒着高温前往观赏。我对它的成交价格没有丝毫的兴趣,但我想要鉴赏它的真伪。
《砥柱铭卷》陈列在长案之上,用厚玻璃纸罩护。未全卷展开,只有引首《黄文节公小像》和“曲耾寮”隶书黄庭坚小传。卷后拖尾纸上题跋未能鉴阅。每字高约六七至十厘米左右不等,墨色苍古。卷纸为淡栗浅紫色,不知是否就是宋代的熏染纸。而装裱似为有邻馆入藏期间所裱,窃疑非明清时原裱。再仔细鉴赏,笔墨无廓填或搨摹痕迹,虽然其中有几字在最后的笔划上有“复笔”和“描笔”的痕迹,比如“也”字或“执”字等的最后一笔中的“上勾”,往往形成一个小三角形,在视觉上非常的“刺眼”,但应似书写时的原笔。细审长阅,有些字在结体或局部细节上与黄庭坚传世行楷书迹迥异。就我的鉴赏拙眼来看,此卷的笔墨功力应该是那些“学黄”、“仿黄”者难以达到的,就算是学黄第一人的文徵明也无此“造诣”。但是不解疑虑,仍然挥之不去。
我转回到展厅门口的接待处,见长案上陈放有许多本此次拍卖的图录,其中有一本专题介绍《砥柱铭卷》的图录。我即欲购买此书,但接待人员却说此是非卖品,仅供参观者阅览。遂仔细阅读,见书中有傅申先生的长文《从迟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约有一万余字。傅先生在文章里对《砥柱铭卷》详尽的考证,认为此卷应该是黄庭坚早期(约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
但是,有一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就是日本有邻馆所藏的《砥柱铭卷》与黄庭坚《山谷题跋》中所刊入的写给杨明叔的《题魏郑公砥柱铭卷后》本,在文字上有多处不同。《题魏郑公砥柱铭卷后》本末后有纪年为“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月庚寅,系船王市,山谷老人烛下书。”这应该一件是黄庭坚晚年五十一岁时的作品。而如果将此同年的《经伏波神祠诗卷》与有邻馆《砥柱铭卷》相比较,书风明显的格格不入。如果在排除了这两件作品均非伪作的前提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两件文字内容相近的作品,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所写。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一年的同样书体,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否则就实在无法自圆其说。所以傅先生应该认为有邻馆本,是比“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本(即《山谷题跋》本)“稍早的另一本”。
傅先生在文章里,从有邻馆本《砥柱铭卷》的许多笔法结字上进行了分析比对,解释为什么有邻馆本的许多字体在局部笔划上,比如捺、撇、长横和三点水,以及字的部首写法上与黄庭坚其他的行楷书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傅先生通过比较、排比,得出自己的结论:“《砥柱铭》所表现的是一个青壮时期的黄庭坚书风.”并认为:“这一件有邻馆本的《砥柱铭》墨迹卷,乃是黄庭坚书风转变期的真迹。”最后,傅先生再从历代题跋、收藏印鉴、藏家生平等方面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是稍有些牵强。在通常情况下,后人的题跋和鉴藏印,只是鉴定一件作品真伪的重要“旁证”,而绝非是唯一的“铁证”。难道有唐太宗“贞观”印的王羲之书迹,就应该都是无可质疑的“真迹”?
我仍存有一个疑问:“既然有邻馆本《砥柱铭卷》是黄庭坚‘山谷体”的初创时期之作,那他为什么在十多年以后还要再一次为杨明叔写一篇文字内容不同的《砥柱铭卷》?”所以傅先生也曾经怀疑:“有邻馆本可能是节录《山谷题跋本》,因为仿效者由繁变简易,而难于无中生有,因而对墨迹本(有邻馆本)增加了疑点。”但是,如果有邻馆本《砥柱铭卷》是《山谷题跋本》的临摹本,那为什么临摹者不顺手再临摹年款和名号?另外,《砥柱铭卷》从南宋贾似道(1213-1275)到明英宗朝“天顺元年”(1457)的一百八十年左右,有一段收藏“空白期”。为什么居然没有一个元代人和明初人的题跋或印鉴?此卷在此期间曾被何人收藏?如果此卷上的王厚之和贾似道(“秋壑图书”)两人的鉴藏印确实为真迹,那就可以排除《砥柱铭卷》是元人摹本的可能。否则,就极有可能是元人临摹本,而引首和南宋人题跋则有可能从真本“移套”而来。
《砥柱铭卷》在明中期为黄庭坚后裔所藏。嘉靖辛亥(1551)曾遭“回禄”之灾,黄家室宇资蓄焚荡一空,唯此卷犹存于煨烬之中,冥冥之中似有神灵护祐。故黄应宸在隆庆庚午(1570)的题跋中感慨云:“譬之七雄战争,中原几遭兵燹而鲁之灵光巍然独存,物之显晦,岂非甚欤?”这也是《砥柱铭卷》流传史中的一断“传奇”故事,不得不令人倍加珍秘。但我未见此卷纸缣上有烬后痕迹。后来此卷可能是由黄庭坚后裔售让于项元汴收藏的。
虽然有邻馆本《砥柱铭卷》还存有一些待解之疑,也无法断鉴为是百分之一百的黄庭坚真迹,但我仍然想说它至少是一件北宋或南宋初人的至善摹本。在《山谷题跋本》的《砥柱铭卷》已不存的情况下,它也堪称是一件“下一等真迹”作品,具有唐摹《兰亭序》诸本一样的价值。而那些质疑《砥柱铭卷》为“拙劣伪本”者,其实大多没有见到过此卷的原作。在中国书画史上,不乏有许多至善精良的临摹本和搨摹本,真迹固然珍贵,而至善搨摹本也不可予以轻视,因为它们都是古人的心血所聚和艺脉传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那些搨摹本的话,那也就没有中国的书画史和鉴藏史。” 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出4.368亿天价(图) 6月3日晚11点12分,经过近70轮竞价,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这一成交价远远超过了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截至昨晚9点45分,当晚7点开始的保利春拍中国近现代、当代书画夜场已有12件过千万作品,其中,徐悲鸿的《十二生肖》和《春山驴背图》分别以6500万和6000万落槌。随着《砥柱铭》专场的临近,更多的人开始进入拍卖现场,准备见证这件国宝花落谁家。
在昨晚落槌之前,北宋黄庭坚《砥柱铭》已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保利春拍乃至今年整个春拍市场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该卷长达8.24米,计82行407字,仅次于现藏于美国的18.22米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和藏于台北故宫的10米长大行楷《明瓒诗卷后跋》,比著名的《伏波帖》(8.20米)、《诸上座帖》(7.29米)还长。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
此前,这件手卷因为文字内容、书法风格等方面与黄庭坚其他作品存在差异,早在乾隆时期曾经被认为是赝品,有诸多猜疑。经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台南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硕士导师傅申先生研究,最终确定为黄庭坚的真迹,而且是黄庭坚书风转换期的真迹,他还为此卷专门书写了一份近两万字的研究报告 。
裴光辉:4.3亿《砥柱铭》非黄庭坚真迹,而是明末后赝品!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6月13日讯(本网记者 李贤斌 谢向明 文/图) 北宋名家黄庭坚的书法长卷作品《砥柱铭》,6月3日晚在北京拍出4.36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但家在泉州的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却列出八点理由,认为“这非黄庭坚真迹,而是明末后的赝品”!
“我的质疑是有依据的,并非草率的结论。”昨日,裴光辉在他的工作室对记者说,他正在写一篇3万多字的论文,对傅申等专家的论据进行逐一切磋。据了解,这件艺术品是经过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傅申先生等专家鉴定的。裴光辉提出了8点疑问,如果有一处存在,必将轰动业界。
据傅申等专家介绍,《砥柱铭》卷作于1095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最终被一名中国买家拍走。
裴光辉提出的“八大疑点”
裴光辉说,他3月份就在北京见过这幅作品,当时对它并不看好。这次拍卖前,北京的朋友打来电话透露,拍卖行很有信心将其拍到4亿,这引起他深入研究的兴趣。通过对数百张高清数码图的反复鉴定,他认为该作品有“八大疑点”。
疑点1
鉴藏印章乃伪章?
经鉴定,他得出,手卷上被傅申等专家和拍卖行视为重要鉴定依据的三大收藏名家之鉴藏印章,经研究比对,发现实乃伪章。
所谓南宋中期大鉴藏家王厚之的十六字白文印章,经研究发现,其钤(qián)盖时间竟然在明末项元汴鉴藏章之后。
所谓南宋后期权相、大收藏家贾似道的“秋壑图书”章,经与故宫藏《兰亭序》等公认名迹上的贾似道“秋壑图书”章比对,发现明显不符。
所谓明代大鉴藏家项元汴鉴藏章,经与其他公认名迹上之项元汴鉴藏章比对,发现至少有18枚印章与真印章明显不符,其余则大多模糊不清或笔画残缺,无法确认为真印章。
疑点2
水印章与年代不符?
裴光辉说,手卷上所钤“项元汴”鉴藏章多数为水印,此与明代普遍使用油印的情况不符,更与项元汴在其他书画藏品中一概使用油印的情况严重不符。
他介绍,水印、蜜印用于宋代,南宋末已出现油印,元代以后普遍使用油印,水印则在明代基本绝迹,“此手卷项元汴鉴藏章使用水印,看似古老,实则弄巧成拙。”裴光辉说。
疑点3
印章有挖补痕迹?
裴光辉认为,卷首“项元汴”鉴藏章“天籁阁”、“宫保世家”、“项子京秘笈之印”,皆有明显挖补痕迹,是从别处移植于此,非原卷所有。
疑点4
墨色淡不合宋代风尚?
另外,裴光辉认为手卷墨色偏淡,与黄庭坚其他作品皆使用浓墨的习惯不符,也有违宋人喜用浓墨之风尚。
疑点5
题跋是元代后伪托?
被傅申等专家和拍卖行视为重要鉴定依据而津津乐道的“五则南宋人题跋”,也被裴光辉怀疑系元代以后伪托。
手卷主体之后共有26段历代题跋,其中后隔水绫上之题跋(第一跋),首句曰“宋王荣老尝官于观州龙观渡”,此言“宋”而不言“皇宋”或“大宋”,可见此第一跋乃元代以后所题。然而在其后拖尾的跋文中却出现四段有南宋年号纪年的题跋:“绍兴辛未三月一日,玉山汪应辰书”(第三跋)、“乾道元年正月戊辰,河间刘芮观”(第四跋)、“乾道四年九月二十有六日,竑题”(第五跋)、“嘉定庚午中秋,郡丞谢采伯观于四明贡院”(第六跋)。后出的题跋位置竟然在前,先出的题跋位置竟然在后。
疑点6
两处错字泄露天机?
手卷“祝”、“礼”二字之“示”部写成“衣”部(多了一点)。裴光辉称,他遍查黄庭坚传世书迹,没有一例是这样写法。裴光辉认为,重复出现两次这样的“笔误”,可视为作伪者将自己的错写习惯在不经意中带到伪品中,从而“泄露天机”。
疑点7
用笔之疑
裴光辉还说,手卷捺笔出锋犀利、杀笔往内回护形成“燕尾”等笔法,是所有传世黄庭坚书迹所不见的,这种具有强烈个人用笔惯性的细节也应视为作伪者“天机泄露”之处。
疑点8
风格之疑
裴光辉还认为,黄庭坚真迹用笔顿挫奇崛,中锋内敛,极具篆籀味之特征,结体虽长枪大戟、纵横捭阖,但擒纵有度,体现一种情意盎然、内美充盈、书卷味十足之神韵。而此手卷点画稚嫩,线条偏锋为主,扁薄峭利,锋芒毕露,缺乏含蓄凝重之致,缺乏黄书应有之书卷味。
裴光辉: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原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北大客座文物教授。
天价《砥柱铭》买家悬赏200万元求驳“裴八疑”专家
本月13日,裴光辉对4.3亿天价成交的黄庭坚《砥柱铭》提出八点质疑,收藏界一片哗然。今受藏家委托,发布如下重金悬赏公告:
兹在海内外公开征集可针对“裴八疑”提出令人信服驳议之专家学者、鉴定家及网上资深网友。若驳其一条成功,愿出10万元人民币酬劳,驳其二条成功,愿出20万元人民币酬劳,依此类推。若八条全驳成功者,加倍酬谢!(可共付酬金200万元人民币)
为国宝护航,是每个国民的光荣使命;清除航线上的暗礁,也是鉴定家的神圣职责!
爱国情怀,体现在文物上,就是珍惜国宝,竭尽您的智慧和心力为国宝验明真身!
盛世收藏遭遇乱云飞渡,是非颠倒国宝蒙尘!
期待卓越而有正义感的文物鉴定家能拨乱反正,还国宝应有之身份和历史地位。
藏家还郑重承诺:一旦驳议圆满成功,此黄庭坚《砥柱铭》手卷将无偿献给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有此意愿的专家学者以及资深网友请将论文发到本人邮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