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过语文写作?

如题所述

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对自己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对每个人来说,提高的过程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

1.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做的,从20多岁就开始漫游全国,考查史迹,采访史料,终于写出了著名的《史记》。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因为我们写作文,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描写景物,都是在写现实生活,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细节,是不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只能通过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才能获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其次,可以使文章获得较深刻的思想意义。因为只有与现实生活有较多的接触,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有较深切的感情体验。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有了较深切的感情体验,才能写出思维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各种人、事物和景物,把它们的面貌和特征装进大脑这个“仓库”。这样,等到我们动笔写文章的时候,这些装进“仓库”里的材料,就会自动出现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多听多看。因为不管是谁,活动范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种活动都能参与。所以,我们就要多听多看,从别人的嘴里以及他们的活动里获得生活材料。这样做,有时甚至比亲身参与的获取量还要大。比如,我们在北京却可以听到广州的事;还有,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候,却可以比当事人观察得更仔细,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等等。再次,我们在接触生活的时候,仅仅用眼睛和耳朵还是不够的。还要用大脑。要对面前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特征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质,产生较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广泛阅读文章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广泛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弥补我们体验生活的不足,使我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广泛阅读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在这方面,前人有过不少好的经验。比如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读,就是拣各种范文进行阅读,读的时候不必做详细分析,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这是从“广”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营养。但是,只“广”不“深”也是不行的。对那些好的文章,还需要精读。精读,不但要认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读后还应该把这些记在本子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才能时常温习,不至忘掉。通过精读,可以获得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我们向“深”的方向发展。

3.要多练笔

多练笔,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清代唐彪曾这样说:

“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

大意是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获大。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

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经常进行认真的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练习应该带着明确的思想感情目的来进行。初学写作的同学,开始可先写一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话,练习所有的话都围绕着中心来讲。接下来,看看表现中心的几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学习掌握结构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看这几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学习写人、记事、描写景物方面的知识。最后,再考虑用词造句,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带着明确的思维感情目的来练习,比单纯孤立地学习叙述、描写、结构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于我们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机关”。有了一定写作知识的同学,在练习写作时。,也应该始终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来进行。

另外,练习写文章,不要怕出丑。写出来之后,应当让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让别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才能有明确目的地进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后,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4.要重视修改文章

多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着很重要作用的。

修改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仅思考一次,疏忽和错误更是难以避免。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这种提高,往往比正面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得要快。这是因为,我们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总要找出文章的不足,来加以弥补和改正。一般说,人对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视的。我们在这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来修改文章,就能比较容易地、同时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从而从反面增长写作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08
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
i专门的写作时间:每天找一个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段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
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
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再看看你都写了什么。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简明扼要: 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
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获取别人的反馈: 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最好有经验的作家和编辑。
好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第2个回答  2016-07-08
读书,不变的真理,从中汲取前人的精华融会贯通。
第3个回答  2016-07-08
命题作文外,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都有一个起题目的问题,平时的随心习作也要有一个好题目。“题目是作文的眼睛”“题好一半文”都在说题目的重要。  (一)好题目有什么特点呢?  1.吸引眼球。要让人一看题目就觉得不俗,能产生阅读期待。  2.富有内涵。好题目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故作另类,而应当耐人寻味。既有文学的美感,又有哲学的意蕴。  3.简洁优雅。好的题目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语焉不详,要简洁、又有富有美感,过目不忘。  (二)好题目的类型有哪些呢?  1.标点式标题。如:《风·雨·云》《开卷:有益?有害?》《钱:福兮?祸兮?》《F压=F?》《我需要?我需要!》《分数=友情?》等。  2.并列式标题。如:《对与错》《傲慢与偏见》《红与黑》《想和做》《怀疑与学问》等。  3.疑问式标题。如:《那一片叶子,代表什么?》《幸福是什么?》等。  4.悬念式标题。如:《我不该》《朋友,你丢了什么?》等。  5.优美式标题。如:《我发现,雨是需要用心去倾听的》《我是夜空最亮的星》《那一抹绿》等。  6.简约式标题。如:《盼》等。  7.名言式标题可以是歌词、诗句、歇后语等。《让我们荡起双浆》等。  8.反弹琵琶式。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狗拿耗子,未必是多管闲事》等。  9.省略式标题。如:《假如……》《那一夜,好静……》《我需要……》等。  10.呼告式标题。如:《周总理,你在哪里?》《成熟,我期待你来到我身边》《勇气,谢谢你》等。  11.合理的矛盾。如:《痛并快乐着》《真实的谎言》《飘扬的石头》  (三)如何巧拟题目?  1.巧用修辞法。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拟题法,因为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引用等辞格的恰当运用,能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增强文章标题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我是一只无家可归的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星星知我心》、《爱如潮水》、《千年等一回》、《近水楼台先得月》、《草原在哭泣》、《坐着读书,站着做人》、《鲜花与荆刺》、《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多情的土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等,这些命题或比喻、或拟人、或引用、或对偶、或对比、或反问,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深沉,或文采飞扬,给人的感觉是,运用了修辞的标题,就像一盘盘美味佳肴,又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让人过目难忘。  2.故设悬念法。所谓悬念,就是创作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故意留下疑问,以吸引观众或者读者的一种创作方法。用这种方法拟题,简单易学。比如《女生传来的纸条》这个题目就很典型,这位女生为什么要给男生传纸条呢?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结局又会怎样?读者一看这题目便有了这么多的疑问,自然会产生往下读的强烈念头。再如《100分,和恨你》、《太阳从西边升起》、《午夜之后》、《做“贼”心不虚》、《生命还会继续吗》等标题也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让人产生欲睹为快、非看不可的愿望。  3.移用诗词法。古典诗词大多是经典性的语言,它本身就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底蕴,用它们来作标题,一方面可以摆脱拟题俗套的弊病,另一方面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修养,因此,它是古今文人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小说《在水一方》看过吗?作家琼瑶为小说命名用的就是《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又如鲁光在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有一段教练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题目是《道是无情还有情》,用的就是唐人刘禹锡《竹枝词》中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4.错位思考法。拟题不仅要形象,有文采,更重要的是要新颖脱俗,这就要求我们打破常规思维,纵向或逆向思考,拟出新奇陌生的文题。如《真想做个差生》、《停电真好》、《没有翅膀的飞翔》、《渴望“非典》、《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等,这些标题新视角、新思路、新体验,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阅卷老师的目光。  5.以小见大法。话题作文范围广,限制性较少,同学往往无从下手,很难写出切实具体的文章,这时我们如果能够有意识地缩小写作的范围,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具体地从一个细小的角度着手,选材内容更加集中睡明确。比如以“爱心”为话题可以拟题为《你是我的新娘》、《妈妈不爱我》、《这个冬天不太冷》、《血浓于水》等标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