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南拳教案怎么写?

急~~~~~~~~~~~

学习

目标
1. 使学生知道通过科学的武术练习,可以使人具有健美的体形和坚韧勇敢的品质

2. 学生能掌握本次课所学的动作以及与眼神的配合

3. 激励学生乐于重复练习

学习内容
1. 长拳基本功练习

2.套路组合
场地

器材
大操场

过程
学习安排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组织与要求

导入

热身
1. 课堂常规

2. 准备活动
1. 按指定地点集合

2.集体做准备活动
1. 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见习生活动

2. 指导学生做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要做充分,使身体充分活动起来

学习

与

体验
一.步型

1. 马步

2. 弓步

3. 虚步

4. 仆步

5. 歇步

二.动作组合

1. 对拳

2. 上步对拳

3. 跨步引掌

4. 弓步撩掌
1. 按要求认真把动作做到位,动作特点要记住

2. 先看老师示范动作,然后记住动作名称。

3. 分组练习,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1. 先做示范,然后对每个动作进行讲解,并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及时纠正

2. 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掌握动作姿势步型的准确和工整——要使动作贯串完整——分析动作的劲力,节奏,精神,眼法等技巧
先集体看示范动作,听讲解。然后分解示范,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后再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身心

放松
二十一步舞
成体操队形站立,进行放松练习
提示学生放松进行
体育委员带领,自主完成

课后

总结

庄浪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体育活动教案

武术课教案(一)基本手型

教学内容:

1武术基本手型 2游戏:通过封锁线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站立时的正确身体姿势,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

2、初步学会武术三种基本手型,发展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柔韧性,激发对中华传统武术的兴趣和认同感。

3、感受游戏的快乐

重点:正确掌握基本手型。

难点:体验身心疲劳时的感受并能积极克服

教学内容 :
一、课堂常规

1整队,报告人数。 2上课,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 集合静齐快。

二、学习武术基本手型

拳: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

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勾:五指第一指节捏握在一起,曲腕。

拳 掌 勾

口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7
中华武术南拳
南拳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南拳据说最初是出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拳系。南拳总的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

南拳种类繁多,如福建的少林桥手、五祖拳、鹤拳、罗汉拳,广西的周家拳、屠龙拳、小策打,浙江的洪家拳。黑虎拳、金刚拳。湖北的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湖南的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等。

南拳的代表是广东南拳,广东南拳的代表是“五大名家”,他们是︰

1、洪拳。洪拳源出少林寺、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洪熙官本为福建漳州茶商,创拳後传给南少林的洪门五祖,洪拳後来传入广东,包括五行拳(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等十大象形拳),历代著名高手有洪文定、陆亚彩、觉固禅师。铁桥三、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等,是南拳中最大的一派。

2、刘拳。据说为刘三眼所创,也有说是下四府刘生或刘青山所创的,流传于雷州半岛。

3、蔡拳。由福建甫少林寺僧蔡伯达、蔡九仪所创,後来流传于广东中山等地,包括十字拳、大运天、小运天、天边雁、柳碎梅、两仪四象拳等。

4、李拳。相传由福建南少林寺僧李色开所创,又由广东新会人李友山传授。一说由广东惠州李应辉所创,李拳流行于广东中山、河源、高州、龙川、广州等地。

5、莫拳。相传为福建南少林至善禅师所创;一说由莫达士所创,後传至莫清骄(一说莫清娇)。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五大名拳多数从福建南少林传来。和洪门天地会多少有些联系,不仅是武术门派,也是极为活跃的江湖派别。

除五大名拳外,、咏春拳(福建严咏春严三娘所创、一说至善禅师传入广州光孝寺)、侠拳(大侠李胡子从四川峨眉山传入广州)、白眉拳(四川峨眉山白眉道人传入广州)、佛家拳(从佛门传入)、练步拳、练手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昆仑拳、南枝拳、儒拳等。

6、蔡李佛拳
广东南拳还有蔡李佛拳,为广东省新会县人陈享所创。他师从陈远护、李友山及少林寺和尚蔡福,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三派精华,故名蔡李佛拳,经过百多年的流传,成为岭南拳术一大流派,风行全省及亚、欧、美、澳各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蔡李佛拳动作舒展大方,步法稳健灵活,腿法凌厉疾速,手法全面,劲力充沛,刚柔相济。

咏春拳

相传明末少林女尼伍枚大师所创。後传至福建严咏春及其夫梁博涛。取名为咏春拳,後他们到广东南雄、高要设馆授徒。最著名的传人有佛山梁赞和阮其山。咏春拳流行于广东佛山、肇庆、广州、顺德、鹤山及中山、香港、澳门等地。咏春拳特点以二字箝羊马步为主要步型,发力含蓄,正面入门进攻,接近对方出奇制胜,一些国家列为军警界必习之搏击术。

侠家拳
李胡子又名金钩禅师从四川云游至广东,在肇庆鼎湖山庆云寺挂单,把侠家拳传给王隐林王飞龙。侠拳刚烈威猛,长桥大马,大开大合;刚柔相济,长短结合,有棉里针之称。

龙形拳
为惠州林耀桂(1878~1966)首传。他先跟海丰和尚学拳,後到罗浮山华首台拜大玉禅师学技,融会贯通,尽得正宗龙形拳衣钵真传。龙形拳讲究气势、桩势、腰劲爆发力强,浮沉吞吐分明,由腿至腰肢而至四肢末梢,要头、眼、身、腰、腿外五形与神、志、意、气、劲内五形合一。

白眉拳
为惠州张礼泉首传,他20岁时在广州光孝寺拜四川白眉拳第三代掌门竹法云为师。中级拳求劲力游走和劲力的蓄发、气的吞吐;高级拳以意、气、劲互相结合,贯以桩势。特点是攻防同体,直取横破。

黄啸侠拳法

黄啸侠曾先後向10多位名师学艺,有“铁臂鸳鸯”之称。他集百家之长,创编了练步拳、练手拳,流行于广州、新会、中山、佛山、肇庆、台山、开平等地,为省市培养了不少武术人才。主要传人有︰罗晃才、黄香石、蔡云、袁耀南、吴汝和等。黄啸侠拳法的特点是简明精练实用,迅速快捷。

太虚拳派

由新会伍德文(雪波)相传于世。该拳特点尚意不尚用力,发劲刚柔相济,拳术变化灵活。
虎鹤双形拳
南海人林世荣综合洪拳、佛拳所创,又称“洪头佛尾”
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岳的侠雄豪客。清兵火烧南少林,洪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大佛寺,与佛缘和尚共开武馆。又如方世玉,为广东“少林十虎”第二人(第一人为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少林五老”中的苗显之女,有“一代女侠”之称。方世玉成为《少林小英雄》、《万年青》、《方世玉三探武当山》、《乾隆游江南》等众多侠文化作品的主人公。
第2个回答  2013-06-07
南拳的教案
首先写教案的来历和历史,教案编写不需要多,需要的是精确,动作无误,比如说南拳需要爆发力完成,我的想法是你用多媒体教学来上课,这样动作影视结合,更容易让授课学生掌握,有时间的话,我帮你做课件吧,应该很实用的,电话教学,往往比教案要好,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