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铁轨的宽度是1435毫米

如题所述

中国规定,直线轨距的标准是1435mm,这也是国际标准轨距。大于这个标准的,称之为宽轨,小于这个标准的称之为窄轨。

关于标准轨距的来源,说法不一。

有一种说法指出,1788年,美国人威廉·杰索把铁板轨改为立放的铁轨,当时,车轮的轮缘在外侧,两轮缘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两股轨道的外侧距离为5英尺。以后,杰索又把轮缘改在车轮的内侧,但5英尺的轨道距离未变。由于铁轨顶宽为1又3/4英寸,所以两股轨道的内侧距离(轨距)实际上是4英尺8英寸半,即1435mm。这个说法似乎更有道理。实际上,铁路发展的初期,轨距是五花八门的,宽可达7英尺(2133.6mm),窄只有2英尺6英寸(762mm)。即使现在,全世界也有30来种不同的轨距。

其二,1825年通车的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英国的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就是采用的1435mm轨距。1846年英国国会把这个轨距确定为标准轨距,非经特准,禁止在新铁路线上采用其它轨距。当时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强国,因此也把这个标准推行到他们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去。例如,主持修筑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的工程师是英国人克劳德·威廉·金达,他就力主采用四英尺八英寸半的轨距。从现实情况看,全世界采用1435mm轨距国家占多数,所以把1435mm定为国际标准轨距也就顺理成章。

更早的时候,这个宽度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公元前55年,古罗马的军队曾坐着具有上述宽度车轮的战车侵入大不列颠岛,在英国的道路上到处都深深地留下了两轮间距离为1.435米的车辙,这是古罗马人规定,四点八五英尺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罗马人为什么用四点八五英尺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当时英国人为了方便四轮马车行驶,也把马车轮制成了同样的宽度,并相沿成习。后来,英国制造出了火车,铁轨也仍采用了这个宽度。

很早以前,各国铁路的轨距各不相同,窄的为610毫米、762毫米、891毫米,中等的有1000毫米、1067毫米、1372毫米、1435毫米,宽的甚至达到1524毫米、1880毫米、2141毫米。

现如今,尽管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435毫米宽的轨距,但仍有多种不同的轨距。铁路轨距的标准不一,必然会使铁路运输难以畅通。

以“苗条”的越南铁路为例,它的轨距为1000毫米。据说,它的铁轨宽度之所以比国际标准的尺寸更窄,是出于战争的考虑。因为此举能够成功地阻止外国的火车进入越南,从而确保本国的财富不被外国侵略者掠夺掉。

在东北亚地区,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和韩国陆路相联结。但是由于中、朝、韩为标准轨距,而俄、蒙却是宽轨,因此尽管铁路线路可以联结起来,可仍然难以实现火车的直通。货物运到边境就要卸车,然后再装到对方国家的火车上,结果大大地提高了运输成本。

以著名的亚欧大陆桥铁路为例,它经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延伸到欧洲或非洲。可是因为上述独联体国家现在仍然沿用1520毫米的宽轨铁路(还有一些军事基地铁轨宽度是普通俄罗斯铁轨宽度的两倍。),致使行驶在“泛欧亚铁路干线”上的火车无法成为“欧亚直通车”,极大地限制了经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的欧亚铁路的国际联运业务。

各国轨距,迄今已知将近20种.其尺寸自60厘米至1.676米不等,除其中1.435米(4英尺8英寸半)称为标准轨距外,其大于或小于此尺寸者,分别称为宽轨及窄轨。宽轨主要有三种:1.524米(前苏联、芬兰、蒙古等国用).1.665米(巴西、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用),1.676米(阿根廷、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用)。窄轨也主要有三种:l米(缅甸、马来西亚用),1.067米(3英尺6英寸,日本、我国台湾省用),0.762米(2英尺6英寸)(我国淞沪铁路曾采用)。我国自唐胥铁路起开始采用1.435米(4英尺8英寸半)标准轨距,以后沿为定制。我国东三省铁路因名为中俄合办,实系沙俄直接建筑和经营的,采用与西伯利亚铁路相同的俄制1.524米轨距;滇越铁路为法国直接建筑、经营的,采用与它的越南殖民地铁路相同的l米窄轨。正太铁路为法国贷款修建的,原也采用l米窄轨,又山西省修建的同蒲铁路原也采用l米窄轨,以后都改为标准轨距。阎老西因此在山西割据。清末在台湾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采用1.067米窄轨,至今还是如此。此外云南省个碧石铁路至今还仍用60厘米窄轨。(转自《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日本新干线就是采用的准轨,日本普通铁路就是采用的1.067米的轨距

各国铁路轨距标准不一,造成了运输线路的不畅通的主要原因。协调多样的技术和设计问题也成为泛亚铁路项目推进艰难的一大原因,其中轨距不统一是最大的难题。泛亚铁路所经各国,大概有三种不同标准的铁路轨距(即两个铁轨之间的宽度),分别是1435毫米、1067毫米、1000毫米。中国境内的大多数路轨是1.5米的宽轨,属于1435毫米标准之列,但是泛亚铁路昆明至河口段大约620公里长的铁路轨距又只有1米(法国人所修)。而东南亚铁路普遍用窄轨,只有1.1米宽,属于1067毫米的标准之列。不同的轨道,有不同的技术标准,连接起来费时费力。要进行米轨和标准轨道的更换以及对接问题,成本和造价都会比较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7
中国规定,直线轨距的标准是1435mm,这也是国际标准轨距。大于这个标准的,称之为宽轨,小于这个标准的称之为窄轨。

关于标准轨距的来源,说法不一。

有一种说法指出,1788年,美国人威廉·杰索把铁板轨改为立放的铁轨,当时,车轮的轮缘在外侧,两轮缘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两股轨道的外侧距离为5英尺。以后,杰索又把轮缘改在车轮的内侧,但5英尺的轨道距离未变。由于铁轨顶宽为1又3/4英寸,所以两股轨道的内侧距离(轨距)实际上是4英尺8英寸半,即1435mm。这个说法似乎更有道理。实际上,铁路发展的初期,轨距是五花八门的,宽可达7英尺(2133.6mm),窄只有2英尺6英寸(762mm)。即使现在,全世界也有30来种不同的轨距。

其二,1825年通车的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英国的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就是采用的1435mm轨距。1846年英国国会把这个轨距确定为标准轨距,非经特准,禁止在新铁路线上采用其它轨距。当时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强国,因此也把这个标准推行到他们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去。例如,主持修筑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的工程师是英国人克劳德·威廉·金达,他就力主采用四英尺八英寸半的轨距。从现实情况看,全世界采用1435mm轨距国家占多数,所以把1435mm定为国际标准轨距也就顺理成章。

更早的时候,这个宽度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公元前55年,古罗马的军队曾坐着具有上述宽度车轮的战车侵入大不列颠岛,在英国的道路上到处都深深地留下了两轮间距离为1.435米的车辙,这是古罗马人规定,四点八五英尺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罗马人为什么用四点八五英尺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当时英国人为了方便四轮马车行驶,也把马车轮制成了同样的宽度,并相沿成习。后来,英国制造出了火车,铁轨也仍采用了这个宽度。

很早以前,各国铁路的轨距各不相同,窄的为610毫米、762毫米、891毫米,中等的有1000毫米、1067毫米、1372毫米、1435毫米,宽的甚至达到1524毫米、1880毫米、2141毫米。

现如今,尽管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435毫米宽的轨距,但仍有多种不同的轨距。铁路轨距的标准不一,必然会使铁路运输难以畅通。

以“苗条”的越南铁路为例,它的轨距为1000毫米。据说,它的铁轨宽度之所以比国际标准的尺寸更窄,是出于战争的考虑。因为此举能够成功地阻止外国的火车进入越南,从而确保本国的财富不被外国侵略者掠夺掉。

在东北亚地区,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和韩国陆路相联结。但是由于中、朝、韩为标准轨距,而俄、蒙却是宽轨,因此尽管铁路线路可以联结起来,可仍然难以实现火车的直通。货物运到边境就要卸车,然后再装到对方国家的火车上,结果大大地提高了运输成本。

以著名的亚欧大陆桥铁路为例,它经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延伸到欧洲或非洲。可是因为上述独联体国家现在仍然沿用1520毫米的宽轨铁路(还有一些军事基地铁轨宽度是普通俄罗斯铁轨宽度的两倍。),致使行驶在“泛欧亚铁路干线”上的火车无法成为“欧亚直通车”,极大地限制了经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的欧亚铁路的国际联运业务。

各国轨距,迄今已知将近20种.其尺寸自60厘米至1.676米不等,除其中1.435米(4英尺8英寸半)称为标准轨距外,其大于或小于此尺寸者,分别称为宽轨及窄轨。宽轨主要有三种:1.524米(前苏联、芬兰、蒙古等国用).1.665米(巴西、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用),1.676米(阿根廷、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用)。窄轨也主要有三种:l米(缅甸、马来西亚用),1.067米(3英尺6英寸,日本、我国台湾省用),0.762米(2英尺6英寸)(我国淞沪铁路曾采用)。我国自唐胥铁路起开始采用1.435米(4英尺8英寸半)标准轨距,以后沿为定制。我国东三省铁路因名为中俄合办,实系沙俄直接建筑和经营的,采用与西伯利亚铁路相同的俄制1.524米轨距;滇越铁路为法国直接建筑、经营的,采用与它的越南殖民地铁路相同的l米窄轨。正太铁路为法国贷款修建的,原也采用l米窄轨,又山西省修建的同蒲铁路原也采用l米窄轨,以后都改为标准轨距。阎老西因此在山西割据。清末在台湾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采用1.067米窄轨,至今还是如此。此外云南省个碧石铁路至今还仍用60厘米窄轨。(转自《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日本新干线就是采用的准轨,日本普通铁路就是采用的1.067米的轨距

各国铁路轨距标准不一,造成了运输线路的不畅通的主要原因。协调多样的技术和设计问题也成为泛亚铁路项目推进艰难的一大原因,其中轨距不统一是最大的难题。泛亚铁路所经各国,大概有三种不同标准的铁路轨距(即两个铁轨之间的宽度),分别是1435毫米、1067毫米、1000毫米。中国境内的大多数路轨是1.5米的宽轨,属于1435毫米标准之列,但是泛亚铁路昆明至河口段大约620公里长的铁路轨距又只有1米(法国人所修)。而东南亚铁路普遍用窄轨,只有1.1米宽,属于1067毫米的标准之列。不同的轨道,有不同的技术标准,连接起来费时费力。要进行米轨和标准轨道的更换以及对接问题,成本和造价都会比较高。
第2个回答  2013-06-08
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做出规定:1435毫米的轨距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轨距,1520毫米以上的轨距是宽轨,1067毫米以下的轨距算作窄轨。该组织之所以这样规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纪念被誉为世界“铁路之父”的英国人斯蒂芬森。早在1825年,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就研制出最原始的“运动”号蒸汽机,拉动了世界上第一列旅客列车,曾引起轰动。当时铁路的轨距是4.85尺,这个尺寸来源于马车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古代的战车靠两匹马拉动,并排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车轮的制式,这个宽度就被定为4.85英尺,折合成公制就是1435毫米。
第3个回答  2020-05-02

第4个回答  2020-04-3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