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仰作文600字

如题所述

<敬仰>
直到今天,我才深深的懂得,敬仰这一词的意义。
  清明即到,学校组织了一次扫墓活动。我们手着白花,心中满怀敬仰的站在烈士墓前。这几位烈士分别是:贺英(贺龙的胞姐),段德昌,王炳南等。他们长眠在这一片如血的红色土地上,安息在这一山如泪的葱绿之巅。英灵无语,魂系苍山,在这郁郁葱葱的林子中,隐隐透着一股灵气。每个来此悼念的人,心灵总会受到一阵震撼。的确,面对他们,我们应该鞠下腰,深深的道谢,感谢他们用一腔热血,换来了我们如花的现在。

  20世纪30至40年代,这是中国一个动荡的时期。日本侵略者大肆进攻我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大罪,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仍不放弃,虽武器落后,但中国人凭着坚强不屈的意志,仍旧大腿了侵略者。试想,如果没有这些革命先烈们誓死搏斗与恶势力斗争,那我们会有今天崛起的东方雄狮吗?不会,如果没有他们,中国不可能成为现在这样。没有他们,也许我们早已成为了阶下囚。这是每个人都不希望得到的结果。烈士们啊,你们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换来了我们灿烂的今天!翻开中华民族的史册,你会发现,中国曾多次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悠久的文化,更有这些坚强的烈士们!

  中国在清朝末年,政权腐败,遭到很多异族殖民者所谓的“租借”。这一段历史可谓是千疮百孔,惨不忍睹。但仍不乏英勇的救国知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抗英救国的陈连升……我们对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线上一片敬仰,以报答他们的在天之灵。

  我正这样想着,旁边的同学提醒我:“该献花了!”我大步他去,深深鞠了一躬,郑重的将花放在墓前,嘴中默念着:“安息吧,我们永远缅怀你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0
其实就是温故而知新,常常温习可以学到更多
例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出自《论语》的千古名言,我反复诵读,回味无穷。

在还没有接触《论语》之前,我是一个自作聪明的的男孩,学习知识全凭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一遍,回家后就再也不回顾了。老师检查时,也能凭借“小聪明”说出个一二来,“瞒天过海”。

有一次,要单元考试了。我记得以前老师在黑板上写过几个字:“温故而知新”,说:“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要时常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样学习起来才愉快轻松。凡平时做到这点的同学,考试就能考出好成绩。”我满不在乎地看了看那几个字,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发下试卷时,我就傻眼了,发现有一道题不会做,老师上课时讲过,课后自己没有再复习,现在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这道题可是五分呀!我着急了,一会儿闭目沉思,一会儿抓耳挠腮,恨不得马上回到课堂上,重新听听老师的讲解。我虽然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了半天,可还是徒劳无功,只好带着满腹遗憾交上了试卷。等到公布成绩那天,我真是心乱如麻,忐忑不安,“许徐开元,92.5分!”霎那间,仿佛有一万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我真是无地自容啊,恨不得地上有个缝能钻进去躲起来,脸也羞得通红。因为我平时的考试成绩一向考得不错,可这一下子跌入深谷,我难过极了。后来,在我无意间翻阅《论语》时,一眼就看到了老师讲过的那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沉思了很久,想想自己的学习成绩,忽然,觉得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把这句话写在课本的扉页上,做为警语,时刻提醒自己。

从此,我就每天坚持复习功课,不明确的知识就查阅资料或者询问老师、同学,有所感悟的地方就提起笔来标标画画或记录积累。可时间一长,我这颗心又有些浮躁起来。那是一个秋天的晚上,我写完作业了,正准备复习白天学过的内容。这时,楼下传来小伙伴嬉笑玩耍的声音,我贪玩的心一下子躁动不安起来,放下课本,就冲出房门,可一低头,不经意间看到了课本上自己亲笔写下的“温故而知新”,刚刚迈出的脚又收了回来,可想玩的念头就像杂草一样在心中肆意横生:好久没玩了,就玩一个晚上,对学习不会有多大影响吧!转念一想: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想到这里,我平静了一下心情,回到书桌前坐下,心里充满了自信,拿起课本,埋头苦读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二次单元考试中,我取得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绩,同学们都向我竖起大拇指。



名师点评:

本文围绕论语的这句“温故而知新”谈了自己看法和感受。小作者贵在紧密结合了自己的学习实际,并通过前后正反对比,写出了这句至理名言在学习中的作用,令人信服。文中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刻画很细腻,真实地再现了学习过程的矛盾斗争,并突出了这句”温故而知新”对自己的教育警策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