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线的物理化学老师么。 我快中考了。 有些基础知识还有点薄弱。现在有点着急。

怎么说呢 我觉得我基础有点薄弱。 比如哪些酸碱盐的可溶性都不熟悉。 相对来说化学扣分多。 有些电路题目稍微复杂点就不会做。 推断题更加不用说。我觉得探究题有些空根本无从下手。 有这方面的老师么。 拜托加我qq 272962115 我有些问题提问谢谢! 还有我想知道关于接导管的问题 先除什么在除什么。 现在考考也就130左右 担心啊
希望老师跟我发点基础的卷子或者关于这方面的专题。我会在端午假期做然后问。 不是老师这方面的尖子生也可以啊。 希望能帮帮我。 我真的很需要帮助。

孩子,我应该是你学姐,其实初中化学不难。基础知识你首先要自己弄扎实吧,不然做题真的无从下手。你们老师没有给你们溶解性歌吗,不也没关系,记些常见的就可以了,初中一般就是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氯化银,硫酸银,基本上盐就是这些,减只溶,甲钠铵钡钙,而且氢氧化钙微溶,大部分你们遇到的金属氧化物也是不溶的。推断题要找切入点啊,要找颜色等方面有特殊性质的物质。你通过网络不方便啊,建议你去求助你们化学老师,毕竟他是你老师才更明白该怎样帮助你啊。加油吧,祝你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0
一、基础知识
1.声(机械波):
声产生条件:振源振动,并有传播介质; 声(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电磁波可以;
响度——振幅;扩音器
音调——频率;
音色;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
人能听到的范围20~20000赫兹;
同一乐器上不同的弦;
敲打盛水的碗,水越少音调越高(振动水)
热水瓶里倒水,水越多音调越高(振动空气)
空气中声速340米/秒,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例、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光的色散: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发现者:牛顿
棱镜对红色光偏折程度最小,对紫色光偏折程度最大
例、在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 ) 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紫光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对于合力的概念一定要理解,再次合力的大小与运动的方向无关。
补充说明:阻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反。
例:重为G的苹果从树上竖直下落,若苹果在空气中所受阻力小于G,则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大小( )。
A.等于G  B.等于0  
C.大于G  D.小于G
4、运动学:

参照物,相对运动
注意单位换算:1m/s=3.6km/h
s-t图像:斜率代表速度大小
水平线表示静止;
斜线(不一定过原点)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s-t图中出现的所有物体必定都受力平衡
例、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如图2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A.甲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b
   C.乙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a

5、惯性
(1)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注: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的性质。(无论物体是运动、静止)
②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也称为牛顿第一定律。
注:①“惯性定律”等同于“牛顿第一定律”②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③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6.杠杆
杠杆的分类:省力、费力、等臂;
7、机械能:
动能 :

重力势能 :
能量转化题:高处到低处:重力势能——动能
低处到高处:动能——重力势能
例题:如图3所示,青蛙从跳起到落地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 (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8、机械功和功率:
(做功二要素)

例、某物体在5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10秒内前进了6米。求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W和功率P。
W=Fs 公式 1分
     =50牛×6米=300焦 代入和答案 1分
    P=W/t 公式 1分
     =300焦/10秒=30瓦 代入和答案 1分
典型错解:
   计算错
  路程单位错写成“s”, 功单位错写成“瓦”、“牛”,时间单位错写成“t”, 功率单位错写成“焦”、“Pa”、“Wa”

9、温度、温标: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
把沸水的温度定义为
分子热运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闻到花香,
闻到臭味,
分子扩散(墨水滴入水中,糖放入水中)
注意:肉眼直接看到的都不是单个分子
例:吸烟者“吞云吐雾”时会波及周围人群,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造成的。
例、质量为0.5千克的铝块温度升高了40℃,求铝块吸收的热量Q吸
[c铝=0.9×103焦/(千克·℃)]
Q吸=cm△t 公式2分
      =0.9×103焦/(千克·℃)×0.5千克×40℃ 代入1分
     =1.8×104焦 答案1分
典型错解:
计算错、单位错,如:“焦(千克·℃)”、“焦/(千克℃)”、“焦/千克·℃”、“℃”写成“°”
10、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例:电熨斗通电后,它内部的发热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选填:“减少”或

“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它发热体的内能。
11、热机四冲程:吸气
压缩(活塞向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活塞向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排气
例: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
   
   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12.物质的特性和属性
物质的特性:密度、比热容;
物体的属性:质量、惯性
,ρ与m、V无关;
,c与m、Q无关。
例:当物体的状态改变时,下列物理量中不发生改变的是( )
    A.质量 B.比热 C.密度 D.电阻

13、液体压强:

连通器:茶壶、船闸、液位计、半规管;
14、大气压强:
托里拆利第一个测出大气压的值;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存在而且很大;
大气压强用气压计测量,分为______和______。
大气压:吸盘挂钩、抽水机、水泵、吸管吸饮料、针筒吸药水
15、电阻:
电阻
   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R表示。
  注意: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此外,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和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无关)
,R与U、I无关;
例: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3安,则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_____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_伏。当该导体两端电压为3伏时,该导体电阻为___________欧。

电功、电功率:
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W表示
电功决定于这段电路两端电压、通过的电流强度和时间的乘积。
(2)定义式:
国际单位:焦,符号是J 常用单位:千瓦时(KWh)
1KWh=3.6×106J
电功率
(1)电功率指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用P表示
(2)定义式:P = W /t
计算式:P=UI
国际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常用单位有千瓦(KW)
17、原子、星系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质量:中子略大于质子(几乎相等),电子质量大大小于质子中子;
发现顺序:电子——质子——中子;
三个模型:葡萄干蛋糕模型——行星模型——电子云模型。
例题:(2012年中考第4题)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
2.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至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恒星:太阳;
      卫星:一般只考月球;
几个周期:地球公转:一年
地球自转:24小时
月球公转:28天
月球自转:28天

18、磁场:
1.著名的奥斯特实验首先表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具有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其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3.右手螺旋定则(一定要用右手)
(1)对于通电直导线: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就表示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2)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能力提升
1、凸透镜成像规律:
u<f v>u 正立放大虚像同侧 放大镜
u=f 不成像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异侧 投影仪、幻灯机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异侧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 照相机
实像虚像分界点:一倍焦距处 放大缩小分界点:二倍焦距处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距离(u+v)的最小值为4f
成像公式:
例:我们可以看到露水下的花脉更“清晰”,这是花脉的( )
A 倒立放大的像 B 倒立缩小的像
C 正立缩小的像 D 正立放大的像
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反作用力
1、二力平衡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注意:平衡力是同一个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例、关于二力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悬挂在绳上静止的小球,绳对小球拉力和小球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用沿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和桌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合力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胡克定律
k(弹力系数)  x(弹簧形变长度)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F=-kx(或△F=-k△x)。其中,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也作倔强系数或弹性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是N/m。k值与其材料的性质有关。弹簧软硬之分,指的就是它们的劲度系数不同。而且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一般是不同的。上述表达式中的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动滑轮
例:如图所示,三个滑轮拉同一个物体,假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哪个力大?如果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哪个力做功多?

6、电流做功问题
例:电熨斗通电后,它内部的发热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选填:“减少”或

“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它发热体的内能。
动态电路
1、串联:当划片向右移动时
A______,V______,V1______,V2______,
V与V1的差______,V与V1的比值______,V与V2的差______,V与V2的比值_____,V1与V2的和______,V1与V2的比值____,V与A的比值______,V1与A的比值______,V2与A的比值_______,V1变化量与A变化量的比值______,V2变化量与A变化量的比值______。

2、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压表V示数将 。电流表A示数将 。闭合电键后,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将 。电流表A1与A的比值将 。(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五、各类压轴题目
1、压强
1、如图3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一定是 ( )
    A.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B.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2、如图3所示,有两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之比2:3,装有质量不等的水。将密度为0.6×103千克/米3的木块甲放入A容器中,将物块乙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且均不溢出,要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相等,则判断甲、乙的体积关系:
    A V甲>V乙 B V甲 < V乙
  C V甲=V乙 D 无法判断

3、如图3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一定能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方法( )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4、如图3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且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可能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的方法( )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总结:

1、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的关系是( )

A、△F甲一定大于△F乙
B.△F甲可能大于△F乙
C.△F甲一定小于△F乙
D.△F甲可能小于△F乙
2、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ρ甲<ρ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一部分,且使甲、乙两个立方体剩余部分的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 )
A p甲>p乙 B p甲=p乙 C p甲<p乙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3、图4所示的圆柱体甲和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m甲=m乙,ρ甲>ρ乙。现准备分别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部分物体后,再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以下截法中,有可能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

水平截去相同的高度。
B.水平截去相同的体积。
C.水平截去相同的质量。
D.按原来高度的比例,水平截去相等比例的部分高度。

总结:

情景图片与数据表格题:
1.为了研究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小华同学选用弹簧A、B、C、D和测力计进行实验。已知弹簧A、C由同种金属丝烧制而成,弹簧B、D由另一种金属丝烧制而成,A、B原来的长度均为L0,C、D原来的长度均为L0' ,且A、B、C、D的横截面积均相同。他将弹簧A、B、C、D的左端固定,并分别用水平向右的力通过测力计拉伸弹簧,它们的长度各自增加了ΔL1、ΔL2、ΔL3和ΔL4,如图6(a)、(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6(a)和(b)或(c)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为相关条件,可得: (21) 。
  ②分析比较图6(a)和(c)或(b)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22) 。

(21)标准答案:横截面积和原来长度均相同的弹簧,在受到相同拉力时,其长度的增加量与绕制弹簧的金属丝的种类有关。
    (22)标准答案:由同种金属丝绕制而成且横截面积相同的弹簧在受到相同拉力时,原来长度长的弹簧,其长度的增加量大。
说明:条件与结论分开看,条件:1分,结论:1分
   条件:原来长度,金属丝的种类,拉力大小,横截面积(“横截面积”可不看)(少一个扣1分)
   结论:因(变量):金属丝的种类,原来长度
    果(研究对象):弹簧长度的增加量
  (22)一定要答出大小关系
   
可得分答案:
     “原来长度” 写成:“长度”
     “长度的增加量” 写成:
①“伸长量” ②“伸长”③ “形变量”④“形变效果”⑤“形变大小”
    “金属丝的种类”即“材料” 写成:
①“同种(不同种)弹簧” ②“同种(不同种)物质” ③“相同(不同)金属丝”
典型错解:
    “长度的增加量” 写成:①“力的作用效果” ②“拉后的长度”
    “弹簧”写成:“弹簧测力计”“物体”
     “材料” 写成: “相同弹簧”
    “力的大小相同” 写成: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
横截面积和原来长度相同的不同弹簧,在受到相同拉力时,其长度的增加量不同。(扣1分)
横截面积和原来长度不同的相同弹簧,在受到相同拉力时,其长度的增加量不同。(扣2分)
(21)弹簧长度相同,不同材料,长度增加量不同,受力相同。 (扣1分)
    (因果关系倒置)(因果关系不明显)
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后面结论正确) (统扣1分)
研究对象写成弹簧测力计的……(后面结论正确) (统扣1分)
相同形状不同材质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不同。(扣1分)

2、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的最终状态有影响。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大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9) 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0)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和5和6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1) 。
  ④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 (12) 千克/米3内的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为上述结论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9)标准答案: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关键字:“物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其他得分答案:物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物块大于水的密度
        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物块密度大于水、水的密度用1×103kg/m3代替也给分)
(未得分答案:“物块”“密度”“水”“密度”漏两个及以上的不给分,如:“物块大于水”,
       “物块”写成“铁块”、“木块”不给分,
       物块密度较大,
       大于1×103)
     (10)4或5或6
(其他得分答案:“4、5、6”、“4.5.6”、“4 or 5 or 6”、“4—5—6”、“4 / 5 / 6”、“4 5 6”)
 (未得分答案:“4和5和6”、“4与5与6”、“4或5与6”)
(11)漂浮在水面上,体积相同的实心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随物块密度的减小而增大。
   (关键字:“体积相同” 、“露出体积”或“浸入体积” )
   (漏了“体积相同”均不给分。)
(其他得分答案:体积相同的物块,密度越小,露出水面的体积越大。
体积相同的木块,密度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体积相同,物块密度比水越大,浮出体积(部分、程度)越多。
体积相同,物块密度与水的密度(差值、比值、乘积)越大,露出体积越少
体积相同,物块密度越少,漂浮在水面上的体积越多。
体积相同,物块密度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
(未得分答案:漂浮在水面上的实心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随物块密度的减小而增大。
       漂浮在水面上,体积相同的实心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与物块密度成反比。
       体积相同的物块,密度越小,露出水面的高度越大。
       体积相同的物块,密度越大,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
       体积相同的物块,密度越大,排开水的重力(质量)越大。
       体积相同的物块,密度越大,所受到的浮力越大。
       体积相同的物块,密度越小,上浮程度越大。
       体积相同的物块,密度越小,漂浮程度越大。
       大小相同的物块,密度越小,露出水面的体积越大。

练习:某小组同学研究杠杆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三个钩码的重力,如图9(a)所示,然后将它们挂在已调节水平平衡的杠杆A点位置上,再用测力计在杠杆B点沿竖直方向用力使杠杆保持平衡,如图9(b)所示,接着在保持杠杆水平平衡的情况下,改变测力计的用力方向,如图9(b)、(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9中的装置、操作及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第2个回答  2013-06-10
化学是要背的!!!首先你要把书上的知识记住然后再理清楚,然后在纸上根据章节默写知识点忘记的再记住。这些知识点不仅是书上的话还有老师为你们总结的东西。重要的是两个守恒定律,这是最重要的。不想先急着做题目,那样效果不明显。先把课本搞懂了,要熟练到说出知识点时脑袋里能想到在书上什么位置。
第3个回答  2013-06-10
物理题先把电路分析好,化学主要靠背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