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造价教材中关于价差预备费的计算基础不一致,究竟哪个正确?

2013版《建设工程计价》中将价差预备费计算公式中 It 定义为:估算静态投资中第t年投入的工程费用;2013版《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中 It 定义为:建设期第t年的投资计划额(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究竟哪个是正确的?请高人指教。给这两个出版社发了邮件,好几天了也没个答复。只好上网求助。

首先,我们要认清这样的原则:教科书上的概念都来源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果教科书出现了疑问,我们就要以国家相应的文件为准。

价差预备费,以及It的定义,均来自于《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CECA/GC+1-2007,

也就是说,这个概念和公式早在2007年就开始使用了;2009版的《计价与控制》几乎完全引用了这个概念,只是把名字改成了“涨价预备费”,在这版书中It定义为“静态投资”,在09-12年这四年中没有任何异议。

在2013新版《计价》中又恢复了“价差预备费”的说法,而且是原封不动的引用了《投资估算规程》中的概念,我们来想想:作为这个概念的源头—《投资估算规程》,从2007年以来就没变过,变的仅仅是教科书,我们只能认为是教科书“出错”了。

其实也不是教科书就真的错了,只是语言歧义而已。

我们来看:It  定义为:估算静态投资中第t年投入的工程费用,这句话的主语是“工程费用”,“的”前面的都是定语,而在“工程费用”中,“工程”又是来修饰“费用”的,所以这句话的真正主语应该是“费用”,因此,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


It  定义为:估算静态投资中第t年投入工程的费用


或者干脆理解为:估算静态投资中第t年投入的钱。

这样说,大家就清楚了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我们翻开第一页就能看到,编写这一章的作者换了,在审稿时不仔细而出现了这个语言歧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6
13年书中的IT注解确实是按着规程来的。可是09版教材确实是写的静态投资额(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 工程费用 什么是工程费用,单从投资讲 他是建设投资或者说是静态投资的其中的一部分,在教材至少是这部分内容中 ,是不能够理解为“工程是修饰费用的”,而是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四个字的名词。工程费用,就是建安费,工器具购置两笔。 而且在计价13版指南第34页例题2的解释中也说了:考生应注意价差预备费的计算基数改为工程费用。 提示的已经很明显了 虽然例题的计算答案也错了。
还有就是 虽然规程出自2007年 比09版教材早 ,但是并不能说明什么。考试是考试 。教材的编写有的时候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 就比如说 我们用了那么多年建标2003-206号文,今年新出台的 而且也是赶在教材出来之前出台的建设部发的关于费用组成的文件 (文件名字一时忘了)。教材这回也不是没有考虑还是按老的执行嘛。
第2个回答  2013-06-10
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你说的第一个价差预备费是指基本预备费。而案例分析中指的是涨价预备费。两个都正确。追问

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是两回事。按照新教材的说法:原来的“涨价预备费”改成了现在的“价差预备费”,而 基本预备费 没有变化。并且我问题中的 It 只有价差预备费(涨价预备费)中才有。

第3个回答  2013-07-23
应该是一回事吧,《管理》中静态投资的定义和包含内容就是“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
第4个回答  2013-06-12
新版教材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是编委互不通气造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