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来了,住在高层的人怎么办?

有震感了,人在14层层楼里,电梯不敢坐,楼梯不敢下,怎么办

1、在高层居住的百姓,感受到地震时尽量不要过于惊慌,远离玻璃、窗户、水电开关,避免被杂物误伤;远离外墙,避免在地震引起房屋晃动时被甩出去。

2、房间越小越安全,房屋结构越简单越安全,离柱子越近的地方越全。所谓有柱子的地方,一般是屋里有拐角、几面墙交界的地方,通常小卫生间、小储藏室就是房子里相对安全的地方。

躲避注意事项:

关于“地震来时躲在‘生命三角’内存活机会最大”的说法,这个“生命三角”可遇不可求,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在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也就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相比之下,伏地、双手抱头去寻找遮挡物更为简单可行。

扩展资料:

其他情况地震躲避技巧:

1、户外别走过街天桥

前往避难场所的途中,不走过街天桥,绕开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避开狭窄的街道、围墙、雨篷下。途中应将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没拿东西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

2、商场远离大玻璃

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室内避震条件好的,要首选室内。若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参考资料:人民网-地震突袭 我们如何躲避?

参考资料:人民网-地震了,躲在哪里最安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9

一,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二, 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扩展资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一,在户外时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

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二,在车内时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市民应对地震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1

地震来临时,高楼低层可以迅速逃生,那高层的应该如何自救呢?

第3个回答  2019-06-07

如今高楼工程建设时都设立了防御地震灾害的措施,涉及到工程的规划选址、工程设计与施工,一直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高楼倒塌是基本上不可能的。所以地震来临时更多的是应该防止室内摔倒、物品砸伤等危害。

地震来临时应急避震: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扩展资料:

地震的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

一、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二、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1、地下水异常

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2、生物异常

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地震先兆之动物行为异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

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2、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

(1)、地声

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如:“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似采石放连珠炮般的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但是,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

(2)、地光

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中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地光出现的时间一般很短,所以不易观测。鉴别地光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它的形状和颜色有时也与电焊光、闪电等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1
地震来了,住在高层的人采取的办法如下:
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
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如高层室内避震条件好的,可选择室内避震,但要牢记不可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人在电梯内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发生火情。
二、选择生命三角区。
避震选择位置至关重要。房屋内的金属管道不易被撕裂,地震大幅度晃动也不易被甩出去,因此应尽量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房间内,但记住要远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不要钻到柜子或箱子内,一旦钻进去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也不利于被营救。
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
地震来临时,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不要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不要接近明火。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可有节奏地敲击管道,有条件的可打开手电筒,要保持镇静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呼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