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05-14
众生平等,本性,本来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佛性平等)。都能够成佛,实际上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但是由于业障蒙蔽了我们真如本性使我们不清楚自己的本性,就如同有眼病的人看月亮看成二个月亮一样,我们生活在这样虚幻不真的世界,而佛陀为了引导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以幻化色身来人间救度我们,就好比我们大家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故要有真确的观点来引导我们,所以要恭敬佛陀,这样我们才能走出错误的世界,你想啊一个世界的观点都是错误的,那么没有参照标准,无法知道自己的是真确的 ,故只有真确的观点用我们的方式来引导我们,如果不用我们的方式我们是无法理解的,我们的方式就是有阶级,比如这世界永远不可能财富均衡这杨就有阶级。
第2个回答 2013-05-14
佛教的众生平等是从三个角度去讲众生平等,这种恰恰是建立在现象上的种种不平等的基础上的。
第一,一切众生都是无常的,换句话说都是有生老病死的,从皆是无常,无常所以是苦,不论是神仙皇帝还是贩夫走卒都是如此,所以叫平等。
第二,从解脱乃至行大乘道得到究竟生命的过程来说都是要先证诸法实相,然后升起后的智,最后断除阿赖耶识中埋藏的一切习气种子,断除一切业种的变异才能成佛的角度去说,众生平等。
第三,从众生虽然有种种差别的不一样,但是从他们生生死死的不同中有不生不死的实相心如来藏,好比电视剧过了又有,但是电视没有动过,从如来藏的角度去说平等平等本来涅槃。
综合上面所说的,佛教之平等恰恰是建立在现象界上的不平等而来。
至于说膜拜,本来念佛,念法,念僧最基本的功用就是思贤慕圣,就是为了升起求道的企求心,好比过去宗庙有孔子的画像一样的道理,现在到是不需要了,大家都改成“毛爷爷”了,这下到好,道德败坏!
规范自己的言行需要有信仰,个人如此,民族也是一样。
第3个回答 2013-05-14
佛教的教义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教不是有等级之分,而是有层次之分,是根据学习的深浅分为:罗汉,菩萨,佛。就好比学校里的学历有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区别。
跪拜是中国的古礼,最恭敬的礼节,以前学生去私塾拜孔子像和老师就是三叩九拜,佛教经典里没有“信徒”这种说法,而是称为佛弟子,就是佛的学生的意思。因为佛是佛弟子的老师,所以要行最恭敬的礼节。
对于佛不尊之说,不知道你有什么经典做根据?如果是人捏造出来的不能算数。
第4个回答 2013-05-14
因为每个人对佛学的理解都不一样,所以就会出现像您说的那样,有人膜拜,对佛不尊之说。也就有了矛盾。但是,您要理解佛教的最终意义,就不能站在相对论的角度去分析,您得站在佛学的角度去考虑就没有矛盾了,佛学的角度,还没到最终意义时,就没有了苦,当然也没有乐可言,也没有悲喜之说。到了佛学较高层次时,语言的表达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也就是要脱离语言的表达,但人脑的思维在继续。哈哈!个人看法,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