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如题所述

《湖心亭看雪》的中心思想是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扩展资料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开头简单地交代时间与地点,接着便切入描写的对象雪大雪三日,自有许多可以值得写的景致。

《湖心亭看雪》除了在情绪的传达上朦胧幽深外,在写作手法上也极富艺术感染力。首先,文章围绕西湖大雪赏雪所见亭中所遇这一线索展开,逐层递进又峰回路转。

其次,描写景物时充分吸取了中国写意山水画的手法,不追求局部的细腻而注重全局的生动与传神,不求多而求简,追求以少胜多、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1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13
中心思想:通过描写在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这件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时的喜悦心情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寄托了对人生渺茫的一种慨叹。
作者: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扩展资料
文章:《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崇祯五年的十二月,我那时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好些日子,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已经没有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湖面上冰花弥漫,周围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能看出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在热酒。看见我后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块喝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打听之下知道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下船时,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第4个回答  2013-04-01
《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