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为什么自称“半山老人”?

谁能告诉我王安石为什么自称“半山老人”?

王安石字介甫、半山,小字獾郎,号半山老人,江西临川(今抚州市东乡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稍有中国书法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从奠定书法艺术地位的秦代政治家、文学家李斯开始,两千两百多年来,历史上鲜见没有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身份的书法家存在。蔡邕、陆机、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蔡襄、苏轼、米芾、文徵明、董其昌、陈继儒、朱耷、傅山、姚鼐、翁同龢……并非只是字以人贵,而是字因人异。天赋异禀之人,势必挥洒淋漓。故而世间书法传世之作,大多出自历史功勋、才华彪炳之人。

也许有人提出质疑说,怀素应该没有一官半职、不在此列吧?其实不然,在唐朝佛教等同国教,上至皇帝,中到文武百官,下到平民百姓,虔诚礼佛,敬仰备至,与一官半职有何异?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每一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的发展溶入,书法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唐代书家从晋人手中接过“尚韵”大旗,经过艰难跋涉,登上了中国书艺的“尚法”巅峰。宋人取法于唐而又别于唐,将飞飏的气度,凝于毫端,泻于绢帛,确立了宋代趣味迥然的“尚意”风格,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宋四大家”。作为曾任宰相的王安石,其书法虽然不能与北宋苏、黄、米、蔡齐名,但据零散的文献记载,在当时有很高的评价。《宣和书谱》记载王安石“凡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美而不夭饶,秀而不枯瘁”。同时代的书法家黄庭坚也评价说:“荆公书法奇古,似晋宋间人笔墨。”但王安石除了《愣严经旨要》之外,鲜有书法作品传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17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神宗朝封荆国公,世称王刑公。分析王安石的名的含义,从安石二字可看出,安—安定,石——基石,引申为天下基业。王安石即是王安定天下的意思;字介甫,有待推敲。说文解字载,介:节操;独特之行 例: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孟子》;也有坚定之意。如:介石(谓操守坚贞);介峙(形容耿介,坚定,不可动摇) ;又如:介卿(次一等的卿,位于冢卿之下);介弟(对别人弟弟的尊称);介次(位于市井的小亭);介使(副使);介倅(副手;辅佐者) 甫 【用部】男子美称也。从用父,父亦声。方矩切。那“介甫”可理解为有节操的美男子,或坚定的男人,再或者王安石在家中排行老二,故为介甫。那号半山又怎么讲呢?半山是个地名,大概是王安石辞官归省后所居住的地方因此说晚号半山。王安石晚年居住在白塘。这白塘距江宁城东门7里,距钟山主峰也是7里,所谓半途上处,故将居室命名为半山园。王安石居其中,故自号半山老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