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中国的渊源?!

保持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中日的关系,客观来说说吧,各位!

 文化上,日本进入封建社会时中国正是盛唐时期.故日本在思想,艺术,建筑等方面受盛唐影响极其深远.建筑,艺术上的不甚了解不敢妄谈,就从思想上为楼主介绍一下.   平安时代佛教从中国流传入日本,影响最大的是禅宗中的临济宗和曹洞宗(当时有在日本也是"临天下,曹一角").进入镰仓时代后佛学逐渐兴盛,日本也经过改良产生了独特的宗派如净土宗等,在农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镰仓末期宋代的朱子学传入日本,当时后醍醐天皇希望恢复天皇的权威,朱子学所提倡的忠君爱国的儒家教条思想正好符合当时的国情.利用朱子学在武士阶级中所产生的影响,镰仓幕府被彻底推翻.朱子学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之一.在江户时期由于科技的进步,在人群中产生了一种反对朱熹提倡王阳明的思潮,可以说是日本启蒙思想的开端.   日本的文字也是发端于汉字,但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与现代汉语产生了较大的歧义.可以说现在日本的汉字还保留着许多中国古代汉字的原意.   中日间文化交往在唐宋两代达到顶峰,之后的元明两代逐渐减少,到明中期由于明代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而基本完全废止了.   军事上楼主所说确是实情,清军入关后日本当时的室町幕府曾有联合郑成功反对清廷的计划,但因九州太宰府出现变故而中止.但民间仍有以此为蓝本的小说:国姓爷战记,讲述郑成功向日本借兵最终反清复明的故事.   中日两国交往在元代中断的原因和文永-弘安之役有关,忽必烈曾多次要求日本称臣,但却遭到当时镰仓幕府的执政北条时宗的断然拒绝.时宗怒斩来使并加强九州海防严阵以待.   但由于日本此时还未形成集团作战的概念,交战时往往是两军士兵互通姓名后进行单挑,因此对元军集团式作战感到非常不适应.在元军总攻的前夜突然狂风大作,元军战舰全数沉没,不得不狼狈退兵.数年后忽必烈再次进攻,却再次不幸的在总攻前夜因大风而全军覆没,最终放弃了入侵的打算.   中日两国在明早期也有军事合作.室町幕府早期中国沿海与九州沿岸海盗盛行,明廷派出使臣前往日本交涉合作剿灭事宜.历史上的倭寇实际上并不都是日本人,有些明人也混迹其中大肆劫掠.室町幕府则派九州大宰府出兵征剿.日本主要对抗的是朝鲜沿岸与九州沿岸的海盗.   之后就是历史课本上也有的丰臣秀吉侵朝了.在日本被称作庆长-元禄之役.日军在战争初期势如破竹,连克朝鲜重镇,但海上补给线却因李舜臣的袭击而受到沉重打击.明军入朝后与日军在朝鲜战场拉锯,总体上互有胜负.此时明军实力因财政问题早已大不如前,而日军则刚经历过战国乱世战斗力较强.最终日军因损失过大,加之国内丰臣秀吉病故而全军撤退.   之后中日两国都进入了长时间的闭关锁国时期,两国一度频繁的交往就此中断.等到明治维新成功后日本进入快速增长期,也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3

从日本地图看中国与日本的历史渊源

第2个回答  2013-10-13
几百年前,日本的祖先是炎黄子孙!而日本,始终还是忘了祖宗!
第3个回答  2013-10-13
我个人认为日本该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