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俗称什么?可分为哪几?联

如题所述

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春联习俗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见《应用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行。
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古代汉语的词性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
三,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如上联韵脚为仄声,则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反之如若上联韵脚为平声,那么下联韵脚就要为仄声,谓之“平起仄收”。两者均为其本要求。
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复。
六,凡是成绝对和妙对的,如嵌字,顶针,回文,拆字等,只要求上下联末字仄起平落即可。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仗的种类】 对仗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语法学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另一类是修辞学对仗,通过变通,转类,让不同类别的词语对仗,具体表现为名词当形容词,形容词当动词用。无论那种对法,都要突出对仗的象似性。切不可,海日生残夜对端居耻圣明
顶针联
回文联
叠字联
数字联
格言励志联[1]
逸事趣闻联
为人处世联
名人佳联
妙趣联
谐讽联
胜迹联
行业联
贺庆联
集联
住宅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18
对联称楹联,分上、下联和横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