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词牌名的来历

如题所述

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本采用于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

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

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说起《蝶恋花》就不得不提到冯延巳和晏殊这两位大才子。

命运之神似乎并没有特别的眷顾到冯延巳,身居高位,确错生于南唐末世,逃不了国破的悲凉结局。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下,他所做的词,一改盛唐时期的艳丽旖旎,迷惘抑郁之情溢于言表,为后世大宋朝的很多词人开创了新一派的词风。

众所周知,词牌名大多来源于唐教坊曲。《蝶恋花》就是其中之一,只是教坊曲的名称不是《蝶恋花》而是《踏鹊枝》。

唐代,西域的“胡乐”特别是龟兹乐大量的传入中土,与以清商乐为主的汉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乐体“燕乐”。燕乐的很多曲调都来源于民间,如自然朴实,活泼生动的敦煌曲子词就是其中之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词的最初形态和特征。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或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后主李煜、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成为经久不衰的绝唱。

扩展资料:

以蝶恋花为词牌的典范作品

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

北宋·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北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北宋·欧阳修《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北宋·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北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北宋·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北宋·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北宋·晏几道《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北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北宋·贺铸《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南宋·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蝶恋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

正体,上下阕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蝶恋花》词牌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之情为多

蝶恋花是词牌名,很多人填过,其中写爱情较出名的有柳永和欧阳修的,苏轼的那首也比较有名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回答者:It的林冲 - 秀才 二级 6-15 20:03

蝶恋花不是诗。 是词的词牌。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词调的名称叫做词牌。词牌代表一定的词律格式。但有不少词牌是有别名的即调同名异,如《念奴娇》又称《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赋〉等;也有的词牌名称相同却不是同一词调即调异名同,如有〈忆江南〉别名〈步虚声〉而也有〈西江月〉别名〈步虚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04
词牌名大多来源于唐教坊曲。《蝶恋花》就是其中之一,只是教坊曲的名称不是《蝶恋花》而是《踏鹊枝》。
第3个回答  2016-05-15
南北朝梁简文帝萧纲 《东飞伯劳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