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诞的礼俗?

如题所述

过去,民间对成人诞辰的庆祝愿一般比较简补。只有一些大户人家的尊长,其子女以示敬意为其生日操办寿诞仪式较为隆重外,多不邀请亲友参加,只是家人团聚一下而已。  但近年来,在工厂或部队中,通过为职工、战士祝贺诞辰进行思想工作的做法,逐渐开始盛行起来。一般是在生日当天贴红榜公布诞生者的姓名,写几句祝贺词。并由领导出面赠送生日贺信、生日蛋糕,有的还给生日的同志额外加几个菜,以示祝贺与关怀。  恋人之间,相互祝贺生日通常都有被看作是件大事,切不可忽略。其形式可以采取致贺信,也可以赠礼品。这种礼品一般是具有爱情象征的纪念品,但重在意义面不一定要花大钱,借以增进双方的感情。  庆祝家庭成员中成人的诞辰,一般有这样一些活动:  首选是吃寿面。生日吃寿面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取其“长寿”之意。在我国南方,如为老年人祝寿,还有向邻居送寿面的习俗,一般是一碗用大猪排做盖浇的面条。而邻居对此不应客气或拒绝,相反,要向主人口头表示生日的祝贺。  其次是准备一些较丰盛的酒菜,在生日那天全家人一起聚餐,有时也请些关系比较亲密的亲友相聚。如果祝寿人和“寿星”分居在两地,家人照样可以进行庆祝活动,但事前要寄给“寿星”一封生日祝贺信,信要写得热烈和诚挚,而且最好要让“寿星”能在生日当天收到。  再次是近年来不少家庭在祝贺诞辰的活动,增添了吃生日蛋糕的活动。糕、乃“高”的谐音,意为“寿高”。如果当地没有奶油蛋糕,买一般的鸡蛋糕也行。  自古以来,生辰寿诞礼俗,分成两个大的段落。前期的寿诞礼仪,并不显示得那么重要。只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往往对其十分重视,即使寿星们不在意,子孙也要在这种可以做而子的礼仪上做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01
我国古代有所谓“五福”之说,即福、禄、寿、喜、财。《尚书·洪苑》说:“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更是把寿摆在第一位,并且阐述了寿与其他四福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古人解释考终命为“皆生姣好以至老也”,说明考终命与寿有一定的关系。可见人的一生,寿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上述原因,我国自古便对延寿和寿诞庆祝十分重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上层统治集团中就已经出现了“献酒上寿”原始形态的祝寿活动。《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再有《诗经·小雅·天保》记载:“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上述诗句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欢乐、喜庆的场合中,出现了地位较低的人举起酒杯祈祝地位较高的人“寿运永继、长生不老”的祝寿行为。但是,这种“献酒上寿”并不是在诞生的纪念日里举行,或为了娱乐,或带有政治目的。它应该算是祝寿礼俗的雏形。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祝寿礼俗是从南北朝开始,当时主要是给小孩子做生日,至于成人,若父母在世也可以做生日,但是父母去世就不能做了;到了唐代,唐明皇将自己的生日作为“圣寿节”,开了全国为皇帝庆寿的先例,自他之后的历代皇帝都有了自己的“圣寿节”;到了明清时期,不管是做寿的范围(以前只局限于王公贵族、富人做寿,到了清代,贫民也能做寿)还是规模,都有了空前的扩大。

民间为生日举行的寿诞庆祝仪式,俗称“做寿”“做生日”,一般指十年一次的大生日。孩子10岁生日叫做“长尾巴”,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粉和衣物鞋帽以示庆贺。中、青年生日,一般都不请客庆贺。俗谚“不三不四”,讲的就是20、30、40不庆寿,逢这样的年庚,吃饭时只增加一些荤菜而已。40岁不做寿,还因“四”与“死”谐音,做寿不吉利。寿庆通常是从50岁开始,50岁为“大庆”,60岁以上为“上寿”,两老同寿为“双寿”。在寿辰日儿女要给父母做寿。所以谚云:“三十、四十无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锣通知。”又有“做七不做八”之说,因此,80岁寿辰多延至下年补办,俗称“补寿”“添寿”,也有一些地方提前一年庆寿;旧俗还因百岁嫌满,满易招损,故不贺百岁寿。旧时,凡大办寿庆,多是富室且有社会地位之家,贫穷人家一般不做寿。

寿诞礼是每当生日时举行的人生礼仪,人的一生要重复好多次,故又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只有到了一定年龄,一般是到了50岁,才能称为“做寿”。但如果父母在世,即使年过半百也不能“做寿”,因为“尊亲在不敢言老。”男女寿诞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男称椿寿,女称萱寿。此外,“悬弧之辰”也指男子生日,“悬诞之辰”则指女子生日。

诞辰日(一般是50岁以上)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多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做大寿前一般要向至亲好友发寿柬。寿柬是专门用来邀请亲友前来参加自己长辈寿辰的请帖,通常都是由子孙或亲友具名,寿星自己不具名。寿柬的格式与写法除了遵循请帖的要求外,还有一些固定的用语,如父亲称“家严”,母亲称“家慈”。一般是在做寿的前三日发送请柬,否则就被视为失礼。故民谚曰:“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请柬,便准备寿礼,届时前往拜寿。主人则要大摆寿宴,款待宾客。

庆寿之家,先期为寿星蒸制米粉或面粉做的“寿桃”(寿越高,桃越大),分送亲族好友,并告知为家中老人几十寿庆之喜,祝寿一般以女婿女儿为主,儿子媳妇是陪衬。与此同时布置寿堂。寿堂一般设在堂屋,堂前正中挂金色“寿”字,或“百寿图”,两边挂贺联,诸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八仙桌上摆有香炉、蜡千、寿蜡、“本命延年寿星君”神码儿,以及黄钱、纸元宝、千张,并使之下垂于供案两旁。条案上则摆放寿桃、寿面等寓意长寿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的地上放置一块红垫子,供拜寿者跪拜时用。前来祝寿的,平辈以上者做拱手礼,以下者行叩头礼。

寿辰前一天晚上,红烛高照,寿星先焚香拜告天地祖先,之后端坐上座,受子孙和幼辈的叩拜礼,俗称“拜寿”。寿诞日为正日,清晨,鸣放鞭炮,亲族好友登门祝贺,俗称“拜生日”。此时,寿星回避,堂上虚设空座,贺客向虚座行礼,儿孙侍立一旁答礼。

寿宴上,先招待来宾以鸡蛋、茶点、长寿面。有不少地方,请全村、全族吃寿面,未到的还送上门。吃寿酒时,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在里屋另开一席,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兆。寿宴过后,寿星本人或由儿孙代表,登门向年高辈长的亲族贺客致谢,俗称“回拜”。富有人家还于晚上请戏班坐棚清唱,所谓的坐棚清唱即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但有鼓乐伴奏。大多唱的都是喜庆戏文,如《打金枝》《九锡宫》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