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有哪些错误,又有哪些内容有争议呢?

如题所述

错误一:《西游记》其实在明朝不是禁书。而书中却说《西游记》在明朝是禁书。
错误二:在宁王造反一节中,作者评论到“《三国演义》应该已经成为了畅销书,宁王那么有钱却不舍得花钱买一本来仔细看,实在是不应该。”事实上是《三国演义》当时不仅不是什么畅销书,相反都还没有出版。
错误三:作者对明宪宗朱见深的评价“他是一个懦弱的人”。其实明宪宗是一位杀伐决断的铁血帝王,根“懦弱”完全搭不上边。在任时多次发动对周边部落的进攻,五次攻打女真(史成“成化犁庭”),多次击败鞑靼的入侵,收复河套地区,平定土司叛乱,安抚流民,改革税制,缔造了“成化中兴”的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1
其实最明显的争议是对张璁这个人的评价,首先他不是没有名望且不受皇帝信任,来看下他是怎么退休的:嘉靖十四年(1535年)春得疾,张璁屡请致仕,世宗不允,为之亲制药饵。(“以疾乞归,上累谕固留,为之亲制药饵。”《国史传》)张璁在朝房值班时昏晕过去不省人事者一天多(“病又举发,昏晕不省人事者逾日”《再乞休致》),因病情急剧加重,世宗不得已乃许致仕回家调养。(“上不得已乃许致仕。”《嘉靖以来首辅传》卷2。)。
其次是无论当时还是后来的典籍,对他的评价都是正面的。明史评价:刚明果敢,不避嫌怨。既遇主,亦时进谠言。”“他若清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内臣,先后殆尽,皆其力也。持身特廉,痛恶赃吏,一时苞苴路绝。
孚敬刚明峻洁,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果于自用,休休之量,是其所短。上亲按其古谥法,以其危身奉上,特谥曰文忠,眷顾之厚,终始不替云。——国朝典故
连张居正都说江陵于《世宗实录》,极推许永嘉(张璁),盖其才术相似,故心仪而瘫之赞叹。他与张居正的谥号都是相同的(文忠)。
但是在书中他就被描绘成了奸臣,(嘉靖十年(1531)他退休回家,不久之后又跑了回来,几年之间来来去去,忙得不亦乐乎。可惜的是,无论他怎么闹腾,却始终没人理他,正所谓:不怕骂,只怕无人骂。混到了骂无可骂的地步,也着实该滚蛋了)真的搞不懂这种说法是从何而来。
不过当年明月这本书还是非常好的历史读物,大部分观点还是很合理的,通俗易懂,而且写的很有趣。推荐大家去看。
第2个回答  2018-12-24
《明朝那些事儿》并非一本正经的历史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也并非专业的史学家,作者写这本书,自己也坦言,是“以心述史”,根据自己的感觉得解读历史,用自己的理解来描述历史人物的心理。所以基本上除了历史事件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第3个回答  2018-12-24
民间有“喧传袁崇焕挟奴讲款”,廷臣对袁崇焕的弹劾是“督师卖奸不肯力战”。《明朝那些事儿》却偷换了概念,说民间都造谣“袁崇焕是跟皇太极勾结的叛徒”,朝廷上对袁崇焕的弹劾是“督师要叛变后金”。然后活泼幽默地自我辩论,说:虽说此前也有李永芳、范文程之类的人前去投奔,但事实上,也都并非什么大人物,比如李永芳,只是个地区总兵,而且就这么个小人物,努尔哈赤同志都送了一个孙女,一个驸马的(额驸) 头衔,还有无数金银财宝,才算把他套住。
第4个回答  2018-12-31
作者说《明史》谬误,可自己却仍用《明史》,像极了明吹。《明史》中不仅用了官方正史,还用了明人的笔记小说。比如明孝宗与纪太后,孝宗出生时,宪宗已有两位皇子(《明史》中记载宪宗感叹自己暮年无子),而且还立了太子,万贵妃也没有理由害一个宫女(纪太后当时连嫔妃都不算)的儿子(放着太子不害,害小娃娃,这事儿怎么也说不过去)。而且说救下孝宗母子的宪宗贴身太监张敏也并非吞金,而是病死。可怜当年明月看都不看,亦不考据,直接照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