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生产的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重要意义?

如题所述

社会化生产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逐步摆脱不发达,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一般特征。这种不发达不仅表现在生产力上,而且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完备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2、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较大比重,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过去我们认为可以在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绕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现在认识到,改变这种状况,实现生产的商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3、由文盲和半文盲占很大比例,科技教育和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以人的现代化为基础的。因此,有必要从人的全面素质提高的过程和科学发展的过程来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4、很大一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中,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历史阶段,逐步过渡到全民相对富裕的阶段。这里讲的是人民通过温饱逐步从贫困走向富裕的过程。它是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得到充分体现的过程。

5、区域经济文化失衡严重,通过一、二次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不仅是低,但发展不平衡,相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一部分同时共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不平衡,地区的快速发展,推动较慢的发展中地区,逐渐达到平衡,相对面积逐渐意识到布局合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

6、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等制度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经历了20年的动荡、停滞和缓慢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制度缺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巨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推进了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改革的渐进过程。

7、建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开拓进取与不屈的决心,锐意进取,努力工作,建立国家通过工业和节俭,构建一个伦理和文化文明,同时构建一个物质文明。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两种文明的协调发展。我们讨论的是整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8、社会主义基础上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从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发展的比较来看,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曾经为古老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将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近代世界的伟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扩展资料:

在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之后,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正确认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立足点。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必须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会化生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9
社会化生产的形成经历了1,简单协作阶段,2工场手工阶段,工场手工业阶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团结协作,一种是靠比较古老的方式生产,总得来说,可能生产力比较落后,我觉得意义在于比现在的机械化生产更有历史价值,更加的深受喜爱。
第2个回答  2020-01-09
像这样的问题也得查找中国近代史的经过,会有正确的答案。
第3个回答  2020-01-09
社会化生产的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重要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