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人的每一个年龄段

比如说30岁是不惑之年~

总角:童年。古代,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垂髻:童年。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髻”指童年。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及笄:女子15岁。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           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后因以“豆寇”年华喻十三四岁的少女。           破瓜:女子16岁。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西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30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增多,遇事能辨是非,不再疑惑。后称40岁为“不惑之年”。      强仕:40岁。《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谓男子40岁,智慧、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称50岁为“天命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孔颖达疏:“发苍白如艾也。意谓头发苍白如艾的年龄。           花甲:60岁。由天干、地支互相组合排列的60个名号而得名。循环一次为60岁,称作一个“花甲”。           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耆:60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古稀: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诗经·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后因以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           期颐: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期是期望,颐是养。就是说,人活到一百年,是期望中的高寿,所以到了这个年龄,就要很好地养起来。于是,后人把“期颐”作为百岁的代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8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第2个回答  2020-04-05
豆菀年华指的是女子13~14岁的年纪哦
小学书上有
第3个回答  2020-05-13
你的顺序有点错误啊,记得纠正,
第4个回答  2013-06-18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