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诗的颈联,简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07
********************************************************************************************************************

原文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唐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1)要较好地理解第三联,黄牛峡倒是把钥匙:

黄牛峡在宜昌市以西约40公里处,为古代的长江名峡,江中乱石星罗棋布,犬牙交错,河道又九曲回肠,水急礁险,漩涡如沸水翻腾,又称黄牛滩。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筒……”的感慨。

如果仔细地分析,单在“黄牛峡静滩声转”这半联中,作者就至少运用了1.想象,想象韩十四的船已经到了黄牛滩;2.以静衬动的衬托,以滩的静更加突出江水的急和船的艰难,行了好久都不见动弹;3.象征,以黄牛滩的艰险,暗喻韩十四此行的艰险和难以料定的前途。

“白马江头树影稀”这半联,首先用的是借景抒情,写江边秋风将树叶吹得所剩无几,是作者借树影来实写自己老来孤独无依的感受,其次用的是侧面描写(不写树,而是写树影),再次作者还用影暗写自己的无依无靠,这又是一种明暗结合的手法。

这两句,也就是这两个半联相结合,则至少可以看出有虚实结合(黄牛峡经想象写虚,白马江以眼前实景写实),对比(以韩的凶险对我的孤独),声色结合(滩声与树影)三点。

杜诗味之厚,越深入地读越能体味到,尤其杜的代表作品,每一首都值得我们品味上几个小时,甚至更多。

(2)全诗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我们知道,写诗是写心的。

首联,作者直写安史之乱后,万事皆非,家破人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那种自古崇尚的天伦之乐,已经成为奢望。

颔联,通过主客双写,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韩十四,此去江东前途未卜。

颈联,虚实结合,以韩此行的凶险和我老来漂泊无依的孤独,

尾联,大格局之下,各自找到亲人回家只能在口头上祝福,实际上是很难以实现的,“犹恐”与“万事非”对应。

实际上,杜甫在这首诗中写的境界是很大的,“老莱衣”是自古写到今,“万事非”是空间上全小到大以至推向全国,我和君,通过对话,反映的是一种当时千害万户的普遍现象,“黄牛峡”和“树影稀”是用写景的多义性暗写国运之难和国运之漂泊无定,尾联则写了一种对前途和命运的推度,所以他绝不只是写的凄凄婉婉的个人送别,而在深沉的别情中蕴含了自己对大的战乱之后,人亡家破、世事艰辛、民苦国难的深深忧虑。

无愧为“诗史”呀,简直近于史诗般的作品啦。

读杜诗,是一种享受呀。中国打标机网以一孔之见与楼主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