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怀古 栖一 的古诗赏析 1,作者为何发出古诗最后一句的感叹?2.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作者为何发出古诗最后一句的感叹?2.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 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眼前的一切令人忧烦。此情此景,令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
2、描绘了冷寂凄凉的场景:夕阳西下,疾风吹树,蝉声响亮,秋岛之上,冷雨漫天,群雁横立。以哀景渲染哀情,眼前的风满树和耳畔的蝉响,漫天秋雨远处孤岛横立的秋雁,皆是悲伤景象,让人惆怅满怀,不能自已。由远及近,写出了开阔的景象,用动态反衬“悄然”,生动传神。从怀古转向现实,增强了诗的丰富内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07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这首诗描写的是萧瑟的景色,昔日的繁华已是今日的荒凉。面对如此景色,诗人自然发出世事无常的感叹。
  红楼梦里的《好了歌》也有此意,尤其是甄士隐对《好了歌》作的注,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现抄录如下,助你理解此诗含义。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1个回答  2013-03-07
买参考书买参考书买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