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中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

如题所述

三福: 指往生极乐净土者所修之三种净业;此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之净业正因。即:(一)世福,又作世善。为世俗本来存在之孝悌忠信等善法,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二)戒福,又作戒善。为佛出世所定之戒法,包括人、天、声闻、菩萨所受持之三归、五戒乃至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等。其中,或具受或不具受;或具持或不具持,但皆回向,必能往生。(三)行福,又作行善。为凡夫起大乘心,自行化他所具之善根,即发大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开智慧、厌苦欣涅盘)、劝进行者(劝人舍恶,向涅盘道)、发愿往生净土等。六和:指六种和同爱敬。又作六慰劳法、六可喜法、六和。即求菩提、修梵行之人须互相友爱、敬重之六种事;亦即大乘佛教所称,菩萨与众生有六种和同爱敬:(一)身和敬,指同礼拜等之身业和敬。(二)口和敬,指同赞咏等之口业和敬。(三)意和敬,指同信心等之意业和敬。(四)戒和敬,指同戒法之和敬。(五)见和敬,指同圣智之见解和敬。(六)利和敬,指同衣食等之利益和敬。又作行和敬、学和敬,即指同修行之和敬。或又作施和敬,即指同布施之行法和敬。又据大乘义章卷十二举出:(一)身业同,(二)口业同,(三)意业同,(四)同戒,(五)同施,(六)同见等六者,称为六和敬。另据祖庭事苑卷五列举出‘六和’,即:(一)身和共住,(二)口和无诤,(三)意和同事,(四)戒和同修,(五)见和同解,(六)利和同均。此外,据法界次第卷下之下记载,外同他善,称为和;内自谦卑,称为敬。菩萨与物共事,外则同物行善,内则常自谦卑,故称和敬。六和敬又作:(一)同戒和敬,菩萨通达实相正理,知罪不可得,然为安立众生于实相正理,故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而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称为同戒和敬。(二)同见和敬,菩萨通达实相正理,而能了知诸法本无所得,亦无所知见,然为安立众生于实相正见,故以方便善巧同一切知见,而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因此知见,必得种智圆明,是以敬之如佛,故称为同见和敬。(三)同行和敬,菩萨通达实相正行,而能了知无作无行,然为安立众生于实相正行,故以方便善巧同修诸行,而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诸行,渐积功德,当成佛道,是以敬之如佛,故称为同行和敬。(四)身慈和敬,菩萨住于无缘平等大慈,以修其身,常与众生一切乐事,而无有乖诤;亦知众生皆有佛性,未来必得金刚之身,是以敬之如佛,故称为身慈和敬。(五)口慈和敬,菩萨以无缘平等大慈,以修其口,常与众生说一切法,令其得乐,而无有乖诤;亦知众生皆有佛性,未来必得无上清净口业,是以敬之如佛,故称为口慈和敬。(六)意慈和敬,菩萨住于无缘平等大慈,以修其意,常知众生诸根性欲,与众生乐,而无有乖诤;亦知众生皆有佛性,未来必得心如佛心,是以敬之如佛,故称为意慈和敬。三学: 乃学佛者所必修之戒、定、慧三学。又作三胜学,全称戒定慧三学。六度: 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华严经中譬智慧为母,布施为乳母,持戒为养母,忍辱为庄严具,精进为养育者,禅定为浣濯,称为六度譬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三福:也称之为净业三福,是净土行者必修的课业,其内容是“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六和:又称之为六和敬,是僧团必须谨守保持僧团和睦团结不分裂的行持标准。其内容为“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三学:又称之为三无漏学,使所有佛子修行的总纲,依照三学的次第修行而得到最终的解脱。其内容虽然短短三个字,但是包括了佛教无量行门。三无漏学为“戒,定,慧”。
  六度:度梵语为波罗密达或是波罗密多,翻译成华语为到彼岸,六度既是六种到达彼岸的方法六度是大乘菩萨道的修学总纲,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前五种又必须建立在般若的基础上与般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又称之为般若眷属。
  至于十大愿王,这个是华严经中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讲解所发十无尽大愿,所以又称为普贤十愿,与六度一样,是一切菩萨的修学纲领。其内容为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第2个回答  2018-07-25
三福:也称之为净业三福,是净土行者必修的课业,其内容是“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六和:又称之为六和敬,是僧团必须谨守保持僧团和睦团结不分裂的行持标准。其内容为“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三学:又称之为三无漏学,使所有佛子修行的总纲,依照三学的次第修行而得到最终的解脱。其内容虽然短短三个字,但是包括了佛教无量行门。三无漏学为“戒,定,慧”。
六度:度梵语为波罗密达或是波罗密多,翻译成华语为到彼岸,六度既是六种到达彼岸的方法六度是大乘菩萨道的修学总纲,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前五种又必须建立在般若的基础上与般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又称之为般若眷属。
至于十大愿王,这个是华严经中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讲解所发十无尽大愿,所以又称为普贤十愿,与六度一样,是一切菩萨的修学纲领。其内容为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