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出孝子,娇养忤逆儿出自什么典故

如题所述

棒打出孝子,娇养忤逆儿,是我国古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严格管教孩子的家庭会培养出孝子,娇生惯养孩子的家庭会培养出不肖子孙。

这句话原话应该是“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出自《增广贤文》

意思是: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厉的家教,和规矩形成人对家族权威的尊重,也就是孝顺。
母亲的事事关心,让孩子心理永远没有断奶的时候,让孩子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事事依赖的情节,是无能的表现。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

《增广贤文》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儒家荀子“性恶论”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

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世故导致人心叵测,“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恶难辨,“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增广贤文》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

《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道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

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贤文》同样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增广贤文》还是谚语的选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6

棒打出孝子,娇养忤逆儿,是我国古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没有典故,意思是:严格管教孩子的家庭会培养出孝子,娇生惯养孩子的家庭会培养出不肖子孙。

【同义词语】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出处】《增广贤文》

【释义】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厉的家教,和规矩形成人对家族权威的尊重,也就是孝顺。

母亲的事事关心,让孩子心理永远没有断奶的时候,让孩子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事事依赖的情节,是无能的表现。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

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

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扩展资料∶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教育意义

从现在的时代背景看,这个“严父”“慈母”并不是特指父亲或者母亲这两个特定角色,而是代表着两种教育模式——严厉家教和宠溺孩子的方式。实际上,这句话在当今社会早已不适用了、也是过于绝对的。

父母对子女过于严厉或态度生硬、冷漠,即使并不经常打孩子,也会使孩子成长在不快乐的家庭环境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常见的表现有,负面情绪和负性思维严重,也就是,看人看事习惯于盯住消极和负面的东西,并自己主观地将消极和负面的东西夸大,这样的人显然很难找到幸福感,很容易自陷于闷闷不乐、愤愤不平或凄凄惨惨的心境中。

相反地,由于现在大多处于421的家庭模式,独生子女很容易受到全家所有人的宠溺、娇惯。长此以往,孩子对家长不会有敬畏之心,甚至不懂得如何尊重家长,性格也会变得很自私、很任性,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也不会受到多大欢迎。

而适当的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给予关爱,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美好的童年生活,塑造出孩子积极、乐观、阳光的性格。

所以说“严父”不一定出孝子“慈母”不一定多败儿,而是要找到教孩子的正确方法。

现在的孩子独立性、个人意识更强,孩子犯错,最好是以说服教育为主,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的喜好,他做某事的原因,最好能成为朋友一样,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优点是父母身上的优点,孩子身上的缺点是父母身上的缺点。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树立好个人品质,选择好管教方式,将对孩子益处颇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19
这个好像是俗语吧,具体还需求证。
不过另外一句“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是出自《增广贤文》的。
第3个回答  2014-01-19
就是个规律的总结,谈不上有典故。
第4个回答  2015-07-03
《增广贤文》——“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厉的家教,和规矩形成人对家族权威的尊重,也就是孝顺。
母亲的事事关心,让孩子心理永远没有断奶的时候,让孩子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事事依赖的情节,是无能的表现。
《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此书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