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颈之交的典故简单的

刎颈之交的典故简单的

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被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怀恨在心,想要报复,蔺相如知道以后,就处处避着他。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的望见廉颇的马车开过来,连忙叫人把车转到小巷子里避开,让廉颇的车先经过。

随从们很不满意蔺相如这种处处忍让的行为,蔺相如解释说:“现在强横的秦国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如果我和他闹起来,秦国就可以趁机侵犯赵国了。我所以对廉将军处处避让,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全。”

这番话传到廉颇的耳中,廉颇十分惭愧,就脱去了上衣,背上绑着一根荆杖,步行到蔺相如的家跪着请罪,蔺相如见了,亲自为他拿掉荆杖,请他穿上衣服,两人谈得十分畅快,从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这是一则出自“史记”一书的故事,司马迁在描写廉颇请罪时的情况,曾经用到“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这两句话,后人就引用“刎颈之交”,来说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扩展资料:

近义词:八拜之交。相关典故如下:

八拜的典故,出自宋代邵伯温所著的《邵氏闻见录》一书中,故事是这样的:

“公至北京,李稷谒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

文中的公是指北宋名臣文彦博,李稷也是北宋人,从小就是个神通,长大后性格十分傲慢,宋朝的北京是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而父吾客也”这里的客不是客人,而是门客的意思。

话说啊,这个李稷自持有才,所以为人处世十分傲慢,文彦博听说后就决定挫挫这个小伙子的锐气。这天文彦博来到北京大名府,李稷去谒见他。

文彦博故意不去见李稷,而是让他坐在客厅里等着。等了好久好久,文彦博才穿着道服缓缓而出,对李稷说:“你的父亲曾经是我的门客,按照礼仪,你应该向我拜八拜”。

李稷虽然为人傲慢,但面对文彦博这个长辈,他当然不敢造次,不得已对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用这件事,成功的挫败了李稷的傲气。

后来,人们就用“八拜之交”作为晚辈对长辈的礼节。“八拜之交”用来泛指义结金兰的兄弟姐妹,则是另外八个故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晋国成语故事——刎颈之交的故事视频

第2个回答  2020-10-11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的派遣,带和氏璧出使秦国,而能完璧归赵,被赵王重用,拜为上卿。武将廉颇受不了,多次想找蔺相如的茬,蔺相如以国事为重避免了矛盾。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后来成为刎颈之交。
第3个回答  2019-12-02
刎颈之交
【拼音】wěn jǐng zhī jiāo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的派遣,带和氏璧出使秦国,而能完璧归赵,被赵王重用,拜为上卿。武将廉颇受不了,多次想找蔺相如的茬,蔺相如以国事为重避免了矛盾。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后来成为刎颈之交。
第4个回答  2020-10-13
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