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楚辞》这些中有没有形容人品德高尚或者才华横溢的句子?

如题所述

1、《国风·卫风·淇奥》先秦:佚名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翻译: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2、《叔于田》先秦:佚名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翻译:叔去打猎出了门,巷里就像没住人。难道真的没住人?没人能与叔相比,那么英俊又慈仁。

3、《樛木》先秦:佚名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翻译: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4、《羔裘》先秦:佚名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翻译:穿着润泽羔皮袄,为人正直又美好。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怕牺牲为君劳。

5、《汾沮洳》先秦:佚名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翻译:在那滔滔汾河拐弯的地方,有个小伙子采撷泽泻正忙。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品行如美玉一般纯洁高尚。他品行如美玉般纯洁高尚,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诗经: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木瓜)
不如叔也,洵美且仁等(叔于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诗经》的内容、组成与各部分的大体产生年代:

《诗经》在编排上按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1 、“风”是不同地区的民歌。宋佚名氏《六经奥论》云:“风土之音曰风。”《国风》中包括十五个地区和诸侯国的作品,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南、召南:《韩诗序》曰:“二南,其地在南郡、南阳之间”(《水经·汉水注》引)。据《楚地记》,汉江之北为南阳,汉江之南为南郡。《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栾贞子曰:“江汉诸姬,楚实尽之。”春秋以前,汉水以北的姬姓小国有冉阝、息、应、蒋、道、蓼、唐、顿、蔡、随等。“二南”应是这些姬姓小国的作品,其地域大致包括今河南洛阳、南阳和湖北郧阳、襄阳等地区。

邶风、鄘风、卫风皆是卫诗,季札观乐之时在听乐师奏邶鄘卫后说:“此其卫风乎?”《汉书·地理志》:“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鄘、卫国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郑玄《诗谱》也说:武王克商以后,“三分其地,置三监,……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故郑玄以为卫国后来逐渐并掉二国之地,所以混而名之。王国维以为邶即燕,鄘即奄,此二国有目无诗,而卫诗独多,后人遂分卫诗而分属之邶、鄘。卫国其地在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以北的部分。二南和邶鄘卫绝大部分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

王: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城畿内之地,大体相当于今洛阳、济源、温县一带地方。郑玄《诗谱》以为周室东迁后“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风之变风。”

郑:春秋时代郑国的作品。当时郑国在王畿以东,大致包括今河南郑州、新郑、登封一带。

桧:大致包括今河南密县、新郑、荥阳一带。春秋初年为郑所灭。

齐:即今山东省东部。《齐风》年代多不可考。

曹:当今山东省西部荷泽一带。《曹风》为春秋时作品。

陈:大致包括今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的部分地方,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陈风》中《株林》揭露陈灵公淫乱被杀事,当作于前 599 年,一般认为是《诗经》中作时最晚的一首。

魏:周初所封姬姓小国,地域在今山西省西南角,与晋国接邻,前 661 年为晋国所灭,非战国时三家分晋的魏。《魏风》自然是前 661 年前的作品。

唐:即今山西省西南部,魏国的北面,本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其子燮改国号为晋。作品时代多难以确定。“其诗不谓之晋而谓之唐,盖仍其始封之旧号耳”(《诗集传》)。

秦:《诗谱·秦谱》:“秦者陇西谷名,于《禹贡》近雍州鸟鼠之山”(按,山在漳县以西,渭源县西南)。周孝王时封伯翳(《毛诗正义》以为即伯益)之后裔非子为附庸,邑之于秦谷。“至曾孙秦仲,宣王又命作大夫。”《汉书·地理志》说:“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高上(崇尚)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风》多表现尚武精神,有悲壮慷慨之调。《秦风》大致皆春秋初至秦穆公时作品。

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中部的旬邑和彬县之间,靠近甘肃。周人从公刘至古公亶父皆居于此。《豳风》大多为西周时作品(其地春秋时已属秦),个别作品可能产生时代更早。

由以上对十五国风按地域大体归并论述可知,《国风》中多为中原一带的作品。

2 、雅:是西周王畿内的诗歌。《诗经》中有《小雅》、《大雅》。“‘雅'是正的意思,周人认为的正声叫做雅乐,正如周人的官话叫做雅言。‘雅'字也就是‘夏'字,也许原是从地名或族名来的”(余冠英《诗经选·前言》)。《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荣辱》又云:“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可见雅是指夏地之声。

《诗经》中雅诗分为《小雅》、《大雅》两部分。大雅大部分写在西周时期,一小部分写在东周初期。小雅大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

3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王国维《说周颂》以为“颂之声较风雅为缓。”清人阮元《释颂》说“颂”就是“容”字,“容”就是“样子”,颂乐是连歌带舞的。颂诗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周颂》全部是西周初年的作品。《鲁颂》、《商颂》是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为歌颂自己的祖先所作的。宋为商后,故其祭祖之诗称为《商颂》。这些作品当是据殷商之旧辞改写而成。清人魏源《〈商颂〉鲁韩发微》及近人王国维《说商颂》上、下篇皆有论述。

主要代表是屈原的作品,如《离骚》等等。
《离骚》前半部分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后半部分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离骚》塑造了一个屡遭迫害打击,而九死未悔;忠贞爱国反受其难,却初衷不改;理想终于破灭,便以死殉国的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作品。
只是一组祭神的歌曲,除了《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都主祭一神。
《九歌》是屈原呗放逐江南时,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祭神的同时也寄托这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祝你顺利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