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程派唱腔的发生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1、程派的嗽音

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脑后音”的运用上,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嗽音”是老生演员经常使用的发声方法。也是音乐上的装饰音。特别提醒注意的是:程派唱导板原板慢板的“嗽音”一般只用2个。

2、程派的“鬼音”

在于发声方法与演唱方法上。所谓“鬼音”,属于共鸣范畴,多使用于闭口音,共鸣位置往后移,也就是所说的“脑后音”。程先生吸收了老生“脑后音”的特点,共鸣位置移后,用气提起来唱,增强了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

3、程派的共鸣腔

程派的发声方法、发声位置、吐字行腔独具匠心、程先生并不是一味地闷着唱,而是运用气的力量与发音部位的控制相结合的演唱方法,使声腔凝重、深沉,具有一定的立音和厚度,找出共鸣位置,再适当地加以抑扬顿挫、吞吐收放,形成独特的程腔艺术。

4、程腔的亮音

学习程派唱腔,不能误会声音条件差的习程。其实程派并不拒绝排斥声音条件好的的朋友学习程派。程派完全可以使用亮音、沈阳京剧院的吕东明老师就是难得的亮音程派。但程派亮音使用时必须注意,亮音要有厚度和力度,不能虚飘贼亮,这样的亮音才能与程腔沉郁、凝重的风格和谐。

5、程派的发声

程派非常讲究用气,即用丹田气托着唱,不宜用胸腔呼吸的方法,着力点不在喉头,声带必须保持松弛状态,着重点在于用气上面。一出戏唱下来,要感到后颈发麻(脑后共鸣),小腹空荡(丹田用气),嗓子并不觉得如何疲劳。

6、程派的气息

程派不仅高腔要气足神满,就是低腔,尤其是那种细若游丝、绵绵不断的长腔,完全仗的是充沛的丹田气,音调虽低,但所费之气,却比高腔有过之而无不及。缺少或较少只用丹田气,往往难于体现程腔的美妙化境。京剧呼吸发声训练中的呼吸:吸、提、推、送。在程派演唱中由为明显。

扩展资料

1、真嗓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

2、假嗓

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3、左嗓

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4、吊嗓

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

5、喊嗓

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9
创始人程砚秋,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表演非常细致深刻,讲究舞台表现形式的完整与美感,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雅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在表演上无论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剑术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 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京剧程派唱腔的发声特点是:
1、幽咽婉转、低回曲折, 若断若续 , 既注重字音词义的表达,又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
2、节奏鲜明而自如,旋律丰富而多变,感情充实而强烈。
3、程派发声讲究以情用腔,以腔抒情,行腔吐字,字正腔圆 。
程派唱腔的创始人程砚秋先生少年倒嗓变声后,因嗓制宜,变短为长,借鉴了西洋的美声发声方法,吸收了老生唱法中的“脑后音”的发声方法,将共鸣位置移后, 用沉重的胸腔共鸣代替脆音,以增强音质的力度、厚度 。 最终形成了程派唱腔的独特风格。
程砚秋先生在京剧唱腔的改革和发展中,可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
第3个回答  2013-06-14
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男,京剧旦角,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程砚秋原名承麟,满族。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幼年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程砚秋十一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功和精湛的唱、念、做、打等京剧基本功崭露头角。其代表剧目有:《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亡蜀鉴》、《青霜剑》、《窦娥冤》、《碧玉簪》、《梅妃》、《锁麟囊》等。
《 锁麟囊》剧照

程砚秋先生不可多得的懂得音律的京剧艺术大师。程派唱腔幽咽婉转、低回曲折, 若断若续 , 既注重字音词义的表达,又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节奏鲜明而自如,旋律丰富而多变,感情充实而强烈。程派发声讲究以情用腔,以腔抒情,行腔吐字,字正腔圆 。 程砚秋先生少年倒嗓变声后,因嗓制宜,变短为长,借鉴了西洋的美声发声方法,吸收了老生唱法中的“脑后音”的发声方法,将共鸣位置移后, 用沉重的胸腔共鸣代替脆音,以增强音质的力度、厚度 。 最终形成了程派唱腔的独特风格。程砚秋先生在京剧唱腔的改革和发展中,可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B> </B>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6-14
程腔的特点是以气催声,以声传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