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黄庭坚 帮忙赏析一下

体妖娆,鬟婀娜。玉甲银筝照座。危柱促,曲声残。王孙带笑看。休休休,莫莫莫。愁拨个丝中索。了了了,玄玄玄。山僧无碗禅。

这首词是描绘一个女子弹古筝的场景。“体妖娆,鬟婀娜”是形容女子外貌的,说她体态妖娆,发髻婀娜;
“玉甲银筝照座”(弹古筝需要戴上玳瑁指甲),“玉甲银筝”可见场景之奢华;“危柱促,曲声残”这是写弹曲时,“危柱促”女子拨弄琴弦时的速度特别快、力度也大,显得雁柱可危;曲音也显得凄凉。“王孙带笑看”,一群王孙子弟,却脸带笑意。后面“休休休,莫莫莫。愁拨个丝中索。了了了,玄玄玄。山僧无碗禅”没甚好解释的,也就是形容女子弹琴时的愁绪不断。这首词主要在于讽刺权贵,并表达出对地位卑下之人的怜悯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4
大意:一个体态轻盈娉婷的美女梳着柔美可爱的发式,它纤纤柔荑上的美甲和金装银饰的古筝交相辉映,艳照四座。琴音在急促昂扬的旋律中结束了,那些王孙公子还在傻笑着看着美女和她身前的古筝。

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再这样了,我在烦忧中无聊地拨动琴弦。还是逃离这尘世吧,但这事儿又很有些玄虚,你看那些躲在深山里修炼的僧人不也照样虚度流年?
赏析:本词虽为小调,但跳跃性却很大,作者在上阕中不惜笔墨,却是虚写:王孙盛宴,有美人弹曲助兴,这本是浪漫温馨的一幕,但作者却只描写了美人的身段、发式和玉手美甲,却对美人最重要的部位只字不提,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这说明作者是在刻意营造这种气氛的,却不是因为弹琴的是个无盐嫫母,否则作者就不会用一个“照”字,那些王孙更不会“带笑看”了。
果然作者在下阕一开始就连用了两个三叠字,说明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困苦忧愁,不管上阕中描绘的那个场景是想象中的还是回忆的,都已成虚幻,繁华不再、美人已逝,百无聊赖的“我”试图用琴声驱赶心中的烦忧,但毫无作用,于是“我”就想到了隐居山林遁迹避世,可这事儿又非常玄虚,连那些终日隐居山林的僧人都没有解开一碗之禅,隐居又有什么用?后面的两个三叠字充分说明了作者进退维谷的矛盾心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15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是一首非常温婉抒情词,是温庭筠众多诗词中一首非常具有分量的了。整首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甚至还能从中听到当时叹息声和雨声。纵观全词,看似是一个个物象的连接,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思绪的起承转合。将内心的悲伤思念用文字的触觉、视觉乃至听觉表达出来。全词看似写景,实则写情。
整首词的特殊在于意象的选择,每一个意象实际上都蕴含着一个作者或者是与作者相关的人的情思。“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放着红色蜡烛和珍贵的玉炉烟熏的房间,自然能够想象到这不是个普通的房间,而是某女子的闺房,文中的“泪”不仅仅是蜡泪,更是伤心女子的泪,烛光照在那华丽的墙上,映衬的画的颜色,看到的却不是自己的夫君,唯有望烛落泪空相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说的是画好的眉毛颜色淡了,两鬓的发丝也乱了,等候的时间太久太久,衣服和枕头都寒了,却还不见夫君的归来。前一句写的是室内的情形,以新婚闺房为例,通过这一典型的场景表现思妇对爱人的思念,读之情感更加深沉浑厚,给人以仿佛就在那房间旁边的真实感。后一句则把重点放到了女子的身上,既写物又写人,且都是从当时的环境中选取代表性的意象加以表现女子内心的焦虑和迫切不安。以静态的物写女子内心的变化,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夫君才会回来呢?
下阕则是建立在上阕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女子无从知晓自己的夫君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思念之情自然会在时间的催促下显得更加深刻。“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出现了古代文人常用的代表思念的意象,及梧桐雨,雨下正值三更,说明女子确实已经等到已经很晚了,此词伤感的意境就这么显现出来了,“滴答”作响的雨声毫无顾忌的在窗外飞溅,天在哭,人也在哭,且没人管,没人照顾,更是使女子伤透了心。“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中作者采用了叠词的手法,出了能够协调整首词的韵味之外,它也应该有某种隐含的意义,“叶”或许代表着“夜”,一声为雨声,一声为哭声,梧桐叶在这雨哭人泣的伤感情景之中哗啦啦的被摇曳了整晚,女子整晚都在等待,也掉了整晚的泪。雨水滴滴声落,直到天明
第3个回答  2013-06-24
是要像做语文赏析题一样的分点赏析还是像上面那位仁兄一样的那么长的文章式的赏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