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怎么读《春秋》的?

如题所述

咱们先来看一副对联:

上联是:“文夫子,武夫子,两个夫子”

下联是:“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出自荆州春秋阁)

文圣孔夫子与战将关二爷就这样因为一部《春秋》联系在了一起。

但是,如果你真的读过孔夫子著的《春秋》,那你肯定会纳闷,这么流水账的玩意,关圣人真读得下去吗?

夜读《春秋》,是《三国演义》为关于打造的经典形象,负责任的评书艺人会搬出孟子的话:“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意思就是:此书一出,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世,一切乱臣贼子都会胆战心惊。(大表哥立刻想到了血滴子......)

所以“夜读《春秋》”是为了凸显关羽的忠义形象,与白脸曹操划清界线。

那大表哥就疑惑了,如果我是不忠不义的乱臣贼子,一不小心把《春秋》通读了一遍,结果会怎样?真的会惧怕到失眠、抑郁、进食障碍吗?

哪有那么玄乎?看了《春秋》你就明白了,因为根本就没有害怕的理由嘛。

同时也要佩服关羽,这么枯燥无聊到极点的书,你还能日日夜读,看得津津有味,真是太反人性的阅读趣味啊!

以今天的概念看来看,《春秋》就是一部鲁国简史加国家关系简史。

“简”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上每年记几件大事,每件大事就一句话。

来看一下开篇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三声)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通篇如此。换成白话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我国领导到哪里访问;某年某月,某国攻打某国,赢了;某年某月,某国攻打某国,输了......然后一年就这么流水账般的结束了。不管是寻常安排还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全都这么一笔带过。

一部《春秋》如清水面般的寡淡,前后二百四十二年,这段时间就因为《春秋》这部长篇流水账而被称为“春秋时代”。

这段时间里,全世界的人都没有闲着。

通天塔在巴比伦营造,梭伦为雅典立法(跟雅典娜没关系),六道轮回的观念在印度大地流行,黄道十二宫被亚述人记载(是不是突然想到了黄金圣斗士?)、埃及人在尼罗河与红海之间开凿运河,伊索正热火朝天的讲着寓言,罗马变成共和国,希腊哲学家探索着世界的本源,并不关心世界本源的佛陀则在苦苦思索着如何使人摆脱苦难......

然后回到我们国家:孔老夫子在认认真真的编订《春秋》。

但是这部流水账般的《春秋》读起来极为寡淡无味,关羽要真夜夜读每晚读,除非他的自行脑补系统异常强大,能从那么多的“一句话新闻”里感受到孔老夫子对历史作出的符合政治正义性的解读:表扬好人好事,批判坏人坏事,让天下万世的坏人心生忌惮---要不然如何读的下去?

这个疑问,以后我们接着聊。喜欢就请关注大表哥,我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好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