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几个儿子分别是谁?

如题所述

长子苏迈,次子苏迨,三子苏过,四子苏遁(妾王朝云所生,未满周岁而卒)。

1、苏迈(1059年—1119年),字维康,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生活在北宋时期,苏轼长子,生母为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尝为酸枣尉(《苏轼文集》卷六八《书迈诗》)。

1113年(政和三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孙到岳父吕陶隐居处萧县居住,至1119年(宋徽宗宣和元年)三月十五日,苏迈卒于萧县皇藏峪龙岗泉。

2、苏迨[dài](1070——1126年),苏轼次子,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曾任宋承务郎、饶州太常博士、进士、朝汉大夫、参广东省政、朝散郎、尚书驾部员外郎。苏迨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

3、苏过(1072-1123),北宋文学家。字叔党,号斜川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苏轼第三子,时称为小坡。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1094),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

元符三年(1100),随父北归。轼卒后,依叔父苏辙居颍昌(今河南许昌),营湖阴地数亩,名为小斜川。徽宗政和二年(1112),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苏过逝后葬于河南郏县。

扩展资料:

苏迨的人物故事:

苏迨和范育、兰田三吕被称为张载高足弟子。他和吕大临听从张载教诲,“不留连于科举”,一生追求学术研究,以倡明关学为己任,吕大忠称他“年四十,不求仕进,从故崇文校书横渠学,为门人之秀。”后因品学兼优,以布衣召为常博士。宋哲宗元符年间,“入党箱”而为朝廷官,统管绕州。

他在上任途中过洛阳夜宿二程弟子彦明馆所,程颐前来拜访他,对在座的学者指出苏季明从不以官职的升迁为意愿。在座的尹火亨问苏迨:“你上书为国家着想,为何不为身计想?”苏迨对他说:“若为国家着想,自当赴绕州,若为自身进取计,我是看不上绕州这个统管职务的。”

说明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张载去逝之后,他已到晚年,仍求学不已,而又拜程颐为师,时值彦明、尹火亨以状元进士及第一二名。苏迨对他们说:“你们科举一二名被称之学业最优秀者,但科举之外也有出类拔萃的学者。”彦明听后仍不思理解。有一次,他俩人闲时喝茶,又谈论此事,苏迨以盏灯示曰:“此豆不是学?”彦明方才大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2
据说很多,很多姬妾在怀孕后被送人。北宋末年的宦官梁师成以及翰林学士孙觌,都自称是苏东坡送人之妾所生的苏轼之子。据说梁师成顾及兄弟情谊,甚至对家中帐房说:“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苏东坡两个正妻生的有长子苏迈,次子苏迨,小子苏过。苏迈(一○五九至?)字伯达,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轼长子。驾部员外郎。善为文,工书,东坡帖乃迈所作,亦自可喜。苏氏诸子源同派异,种种皆有过人处。《宋史本传、姑溪集》 苏迨苏迨(一○七○—一一二六)(生年据《苏轼文集》附《苏轼佚文汇编》卷四《与子明》第三简),初名叔寄,又名竺僧,字仲豫,眉山(今属四川)人。轼次子。哲宗元佑中以父荫授承务郎。又以元佑党人家属故,至徽宗政和间始官武昌管库,卒於靖康离乱中。事见《苏轼文集》卷六一《与辨才禅师书》、《斜川集》卷二《送仲豫兄赴官武昌叙》、《南涧甲乙稿》卷二一《朝散郎秘阁修撰江南西路转运副使苏公(岘)墓志铭》。苏过(1072—1123),字叔党,别号斜川居士,苏轼的第三子,为后妻、前妻王弗堂妹王土闰之所生。苏过从小到三十岁前,几乎都生活在苏轼身边,在父亲精心教育和培养下,不仅能诗能文,而且擅长书法绘画,且大有乃父之风,故时人以“小坡”誉之。他是“三苏”之后,子弟中最承家风者;而在他们三弟兄中,又以苏过的才华和文学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所以又有“苏氏三虎,季虎最怒”之说。指的就是苏过文章、书法笔力遒劲,气势不凡。在文化精神方面,苏过秉承父亲的遗风,兼采儒、道、释诸家之自由思想,形成了比苏轼更为纯粹的自由人生哲学。他以自己的出处行藏和诗文作品,铨释了宋代文化、文人中那种既缘于历代自由文化传统,又独具宋人兼容而通达、内省而广大的风神韵致和使用价值的精神体系——“斜川之志”。
第2个回答  2013-06-12
苏迈苏轼有三子:长子苏迈、次子苏迨、幼子苏过。无女。

苏迈,字伯达,东坡先生前妻王弗1057年生。1077年十八岁娶妻石氏(石昌言之孙)。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被捕入狱,苏迈随父入京照顾。苏轼出狱后,苏迈随父居黄州。元丰六年(1083年)被命为江西饶州德兴尉(苏轼《石钟山记》)。1091年,被命为房州军事推官知河间事。绍圣四年(1097年)苏迈被任命为韶州仁化令。苏轼被贬澹州后,苏迈留居惠州白鹤峰新居。苏轼在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苏迈扶其父灵柩至河南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后随苏辙居颖昌。

苏迨,字仲豫,东坡先生后妻王闰之1070年生。娶欧阳修孙女、欧阳叔弼之女为妻。幼时体弱多病,聪颖异常,颇好诗词。平素不喜欢入仕做官,后承父恩授承务郎。1126年卒,死时五十六岁。

苏过,字叔党,东坡后妻王润之1072年生于杭州。政和二年(1112年)出监太原税,政和五年(1115年)知偃城县,宣和五年(1123年)权(代理)通判中山府,卒于镇阳行道中,年五十二。苏过能文,著有《斜川集》,亦善画。
第3个回答  2014-09-14
据说很多,很多姬妾在怀孕后被送人。北宋末年的宦官梁师成以及翰林学士孙觌,都自称是苏东坡送人之妾所生的苏轼之子。据说梁师成顾及兄弟情谊,甚至对家中帐房说:“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苏东坡两个正妻生的有长子苏迈,次子苏迨,小子苏过。苏迈(一○五九至?)字伯达,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轼长子。驾部员外郎。善为文,工书,东坡帖乃迈所作,亦自可喜。苏氏诸子源同派异,种种皆有过人处。《宋史本传、姑溪集》 苏迨苏迨(一○七○—一一二六)(生年据《苏轼文集》附《苏轼佚文汇编》卷四《与子明》第三简),初名叔寄,又名竺僧,字仲豫,眉山(今属四川)人。轼次子。哲宗元佑中以父荫授承务郎。又以元佑党人家属故,至徽宗政和间始官武昌管库,卒於靖康离乱中。事见《苏轼文集》卷六一《与辨才禅师书》、《斜川集》卷二《送仲豫兄赴官武昌叙》、《南涧甲乙稿》卷二一《朝散郎秘阁修撰江南西路转运副使苏公(岘)墓志铭》。苏过(1072—1123),字叔党,别号斜川居士,苏轼的第三子,为后妻、前妻王弗堂妹王土闰之所生。苏过从小到三十岁前,几乎都生活在苏轼身边,在父亲精心教育和培养下,不仅能诗能文,而且擅长书法绘画,且大有乃父之风,故时人以“小坡”誉之。他是“三苏”之后,子弟中最承家风者;而在他们三弟兄中,又以苏过的才华和文学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所以又有“苏氏三虎,季虎最怒”之说。指的就是苏过文章、书法笔力遒劲,气势不凡。在文化精神方面,苏过秉承父亲的遗风,兼采儒、道、释诸家之自由思想,形成了比苏轼更为纯粹的自由人生哲学。他以自己的出处行藏和诗文作品,铨释了宋代文化、文人中那种既缘于历代自由文化传统,又独具宋人兼容而通达、内省而广大的风神韵致和使用价值的精神体系——“斜川之志”。
第4个回答  2013-06-12
妻妾:
王弗,苏轼之妻,十六岁时与年方十九的苏轼成婚,婚后十一年因病逝世,苏轼曾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亡妻。
王润之,苏轼之妻,王弗的堂妹,王弗逝去三年后嫁给苏轼。在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
王朝云,苏轼之妾,原为歌妓。陪伴苏轼度过仕途不顺的岁月。
子女:
苏迈,妻王弗所生。
苏迨,妻王润之所生。
苏过,妻王润之所生。
苏遁,妾朝云所生,未满周岁夭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