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如题所述

梁祝的故事发生在晋朝。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

扩展资料

梁祝的主要内容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

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古代民间爱情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31
近代小说研究家蒋瑞藻(1891—1929)最早提出,梁祝传说最初产生在东晋。[1] 他所依据的,是辗转引述的宋徽宗大观间明州知事李茂诚所撰的《义忠王(梁山伯)庙记》,其实也属于传说性质,并非严格的史料。但至20世纪30年代,诸家已对东晋说大致取得了共识。钱南扬说得最准确和肯定:“这个故事托始于晋末,约在西历四百年光景,当然,故事的起源无论如何不会在西历四百年之前的。至梁元帝采入《金楼子》,中间相距约一百五十年。所以这个故事的发生,就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了。”[2]

大体梳理一下,研究梁祝传说和史迹所据的材料,比较早的计有:

(1)梁元帝萧绎《金楼子》。明•徐树丕《识小录》:“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 徐树丕所见《金楼子》是原书还是辗转所得,无从查考。梁元帝萧绎,公元522年11月~554年,在位三年。554年被魏军所杀,享年47岁。藏书14万卷,魏军破江陵城时,全部烧毁。现存世的《金楼子》系辑本,没有“梁祝事”的记载。

(2)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宋•张津《四明图经》:“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梁山伯初不知英台为女也。其朴质如此。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梁载言,唐中宗(683~684,在位三个月)时候人。

(3)唐•李蠙《题善权寺石壁》。明《善权寺古今文录》录唐•李蠙《题善权寺石壁》全文:“常州离墨山善权寺,始自齐武帝赎祝英台产之所建,至会昌以例毁废。唐咸通八年,凤翔府节度使李蠙闻奏天廷,自舍俸资重新建立。……”李蠙,唐宣宗时候人。此《题善权寺石壁》写于唐懿宗咸通八年,丁亥,即公元 867年。又,宋《咸淳毗陵志》二十五:“广教禅院在善卷山,齐建元二年以祝英台故宅建。唐会昌中废,地为海陵钟离简之所得,至大和中,李司空蠙于此皆榻肄业后,第进士。咸通间以私财重建,刻奏疏于石。” 齐太祖建元二年,为公元480年。

(4)唐•张读《宣室志》。清•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七“梁山伯访友”条引唐•张读《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PS:
据查证,梁山伯和祝英台根本不是一个朝代的人,不过是先后葬在同一个坟上。
却说祝英台是南北朝人,生前帮助穷人,享有女侠之名,却遭贪官马文才父子加害。祝英台旧墓掘出来,老百姓以梁祝二人侠义相融,连死后山坟都碰在一块,遂筑起一个同坟墓,把两人合葬,而成千古美赞
第2个回答  2019-08-18
那是1600多年以前的东晋末年。是一个士族与平民对立,爱情自由与传统束缚不能并存的时代。民族,文化,旅游,生活,中国4
i)
上虞士族小姐祝英台,排行第九,是父母唯一的女儿。生得聪明娇美、活泼灵秀、纯真执着。从小喜读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她不甘世俗,不让须眉,千方百计说服父母,女扮男装去杭州读书。出门不久,即遇上曾在月老寺邂逅的会稽穷书生梁山伯。
梁山伯出身平民,家道中落,幼时父亲因治水身亡,由母亲抚养成人。他性格耿直,憨厚笃诚,一心继承父志,经世济人。在去杭州尼山书院的路上遇到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两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金兰。在书院三载,又与英台“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应,情深义厚。
尼山书院是享誉江南的士族子弟求学入仕的好地方。杭州太守之子马文才,太原王氏子弟王蓝田等也来到了这里。马文才风流倜傥,学识一流,加上一身出色的骑射功夫,在书院中雄冠群英。他仗着时任太守的父亲和自己的各种优越条件,在学友中聚集一班纨绔子弟,屡与梁山伯、祝英台作对。当山伯品状排名超过他时,竞对山伯痛下杀手;当窥探到英台为女且已爱上梁山伯时,他耍尽阴谋,誓欲夺到英台为妻。
祝英台是吴越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朵奇芭。她性格倔强,为人正直,在书院这个特殊的男人世界卓然特立。她不喜欢马文才的杰傲,瞧不起王蓝田的猥琐,看不惯王大人的做作…她最爱梁山伯的憨厚。三载同窗,耳鬓厮磨,几番误会消除,几度生死相随。英台爱上了山伯。
但由于山伯不解风情,英台未能明说,文才从中作梗,使得两人从结缘到结拜、结怨、结恨,再到相知、相爱、相送、相许、相误、相会、相怨、相逼、相抗,直至最后相殉、化蝶,全剧演绎了一段曲折离奇、温馨浪漫、凄艳绝美的传奇爱情故事……
第3个回答  2008-05-31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
http://baike.baidu.com/view/14011.htm这里有详细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0-14
东晋
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216346.html?si=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