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对大学思修的作用 - 百度

如题所述

在大学的诸多政治理论课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教学可以对大学生德性的提升提供助力作用。
1、思修课教学可以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明晰的道德意识是德性提升的基本前提。所谓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时至今日,我国青年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接受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校教育,它也是大学生德性养成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里的思修课教学,以传统的理论教化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授课主题,并根据主题要求,结合案例分析等手段,直接宣讲主题内涵及相关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时时传递主流社会的道德要求,帮助大学生识记道德规范,使他们坚定正确的、积极的道德选择,矫正错误的、消极的行为意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最终确立与主流社会要求一致的道德意识。
近些年来,上述授课方式因其“灌输”的特点遭到很多人士,包括教育界人士的抨击甚至否定,认为“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等同于强制和服从,它强调教师的核心作用,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师授课似在“自娱自乐”。需要说明的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从来不能缺少“灌输”,作为传递知识的一种手段,“灌输”本身固有的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从心理学角度看,“灌输”实质上是一种润物无声似的强化,其结果是可以更好地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模式。“灌输”在大学生的德性养成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2、思修课教学可以规范大学生的道德取向。今天,由于受就业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在办学中因“以市场为导向”而逐渐演变成重智育、轻德育。殊不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道德取向决定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大学生的外显作为是其内隐的道德取向的反映。风华正茂的年龄和较高的教育程度使他们离开学校后就开始筹谋如何功成名就,他们仰视成功人士,渴望成为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者。然而,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如何才能成功?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在应对成功与竞争中如何行为等等诸多问题,无疑仅仅有专业知识是远远回答不了的。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大学教育是他们成为真正的建设者前接受的最后的学校教育。大学中思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统合了主流社会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取向。思修课上的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职业教育等等,无不对大学生的道德取向起着引领和规范作用。这些教育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与主流社会一致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取向,而且可以为他们选择正确的成功成才路径提供理论支持。
3、思修课教学可以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所谓道德人格是主流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在行为上的体现,是“道德与智慧、情感与理智、利与义、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当代人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也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思修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其具有很好的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功效。其一,思修课上的理想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并由此确立恰当的抱负水平;其二,思修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身负的责任与义务,形成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责任意识;其三,思修课上的人生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与社会,明是非、辨善恶,确立“在求利时讲义,在讲义中求利”人生信条;其四,思修课上的公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懂得“延时满足”的快乐以及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义;其五,思修课上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深刻领会有德之才为贤良,无德之才是奸佞的含义,懂得智力是成功成才的桥梁,德性是成功成才的基础的道理。此外,思修课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家庭美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等。凡此种种,思修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1
特别重要,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