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京剧中“旦”走的台步叫什么??

如题所述

旗鞋步、花梆子步、云步、老步。

1、旗鞋步:左脚勾脚尖,直迈一步,同时摆动右臂,左脚满脚落地。右脚稍掂起,随即右脚勾脚尖,直迈一步摆左臂,动作中立腰、平视、头不晃,两脚交替直迈前行。

2、花梆子步:双脚抬起,脚掌着地,左向右做横向移动,也可向前也可向后。

3、云步:双脚并拢,先脚跟分开,脚尖相对脚尖再分开足跟相对,连续反复,使身体向左右横向移动。向左时,右脚为着力点,向右时,左脚为着力点。

4、老步:两腿间距离与肩宽等,双膝微曲,脚尖稍外,背稍弓,胸内含,脚跟掂起,在抬脚掌,向前迈步,两脚落地,迈左脚时晃右臂,晃左臂时迈右脚。再有就是跑圆场。步法要小,腰直而不晃动,双目平视直看,左臂手背放在腰部,右臂向外平直,手掌心向外(兰花指)与膀平直。

扩展资料:

台上脚步之形状千变万化,概括起来可分两种类型、一,行动之步形;二,静止之步形。上海著名武生路凌云先生对于台上之步形,曾归纳为十八个字,即:“登、趟、踩、曲、摆、撇、扣、匀、麟、错、垫、箭、剪、偷,站丁、行八”。

其中“站丁、行八”是步形中最基本之要领。所谓站丁,是指台上站立时,要使脚下站成丁字步形,具体分为“正丁(前竖后横”、“斜丁(斜竖斜横)、远丁(横竖拉开距离)、反丁(前横后竖)”四个形式。根据角色身段之需要加以灵活运用。

在花旦戏里有一种小跑步,它既不是圆场步,也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跑步,而是一种有规则的小快步。跑得时候两足并拢前行,步子很小,每步不超过一二寸,但步速很快(两腿动作紧密)而身子却不见很快前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旦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台步也是演员最基本的功夫,身段的美不美和脚底下的步法有很大关系。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已的规范。
  旦角也一样,台步有许多基本功要练。青衣,花衫,花旦与刀马旦虽然都是穿彩鞋,但台步却有区别:
   青衣的步子迈得大些,上身不动,腰随腿略摆动。
  花衫的步子略小,腰随腿动的幅度大一些。
  如:王宝钏穿裙子与褶子,走的是大青衣的步子。
  
  苏三穿罪衣罪裤,步子大了不好看,因此兼用青衣与花衫的台步。
  
  如:刀马旦应工的《穆柯寨》里的穆桂英。她当时年纪很轻,是山寨主的女儿,有点
  野气。出场用碎步似走似跑,在“四击头”未一锣时刚好在九龙口外边亮相。接
  着有掏翎子等身段,台步与紧接着的骑马射雁连在一起。
  
  刀马旦应工的《樊江关》里面的樊梨花。樊是大元帅,出场前女兵将士早已站满
  舞台。她是在“四击头”第三锣“丝边”中出场,步子要迈得大些,慢些,稳些,
  亮相在九龙口,不能象穆桂英那么靠前。樊出场后要正冠,目扫左右,升帐点将,
  显示元帅身份。
  
  旦角还要练旗婆旦穿花盆底鞋走路。其中又有花盆底与船底鞋的区别。
  如:《四郎探母》中的萧太后,应穿船底鞋,走路的步子要大些,稳健,有一点外八字,
  一方面表现她上了年纪,另一方面表现她的一国之主的身份。
  
  《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虽是花盆底的鞋的台步,但要轻俏,明快点,还要保
  持公主的娇骄之态。
  
  花旦走台步,双膝并拢,步子要小,腰随脚扭动,而头则自然地跟随腰摆动,走起来显
  得袅娜多姿。花旦的台步还有磋步,花梆步,拾钱儿(即蹲下捡东西等)
  
   名家的台步功夫:
  程砚秋先生的《武家坡》里的“跑坡”与“进窑”,太漂亮了。他进窑用了武生的“挡堂腿”,但改为腿不伸直,这样由腿带动裙子,加上翻水袖,便如云朵在疾风中旋转。他的“进窑”身段组合的创造,如果没有脚底下的基本功,是做不到的。
  尚小云先生在《御碑亭》中的孟月华的步法也堪称一绝,回家的路上,孟月华突遇狂风暴雨,一个年轻女子在大雨滂沱中的奔跑,滑跤以及躲雨的姿势都由尚小云先生用台步,圆场,水袖和其他身段活灵活现地表现在舞台上。孟月华边跑边档雨(用水袖挡头),一连三个滑步跌坐,又帅,又脆,十分美。在下一场戏里,雨后地上泥泞难走,孟月华怕湿了鞋,踮起脚来挑路走,尚小云先生为此又变化出许多新的步法。种种不同的步子与变化多端的身段使观众感觉到台上仿佛真是有雨,更为演员的高超技巧而倾倒。
延伸:
“旦”是女性脚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又可分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七种类型。正旦(青衣)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中青年女性,秦香莲;花旦扮演天真活泼或放浪泼辣 青年女性,如《拾玉镯》的孙玉姣;贴旦指同一剧中次要的旦角,大多为丫头;闺门旦扮演少女,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武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如穆桂英;老旦扮演老年妇女,如佘太君;彩旦扮演女性中的喜剧、闹剧人物,又称丑旦、丑婆子,如戏中的媒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台步也是演员最基本的功夫,身段的美不美和脚底下的步法有很大关系。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已的规范。
  旦角也一样,台步有许多基本功要练。青衣,花衫,花旦与刀马旦虽然都是穿彩鞋,但台步却有区别:
  
  青衣的步子迈得大些,上身不动,腰随腿略摆动。
  花衫的步子略小,腰随腿动的幅度大一些。
  如:王宝钏穿裙子与褶子,走的是大青衣的步子。
  
  苏三穿罪衣罪裤,步子大了不好看,因此兼用青衣与花衫的台步。
  
  如:刀马旦应工的《穆柯寨》里的穆桂英。她当时年纪很轻,是山寨主的女儿,有点
  野气。出场用碎步似走似跑,在“四击头”未一锣时刚好在九龙口外边亮相。接
  着有掏翎子等身段,台步与紧接着的骑马射雁连在一起。
  
  刀马旦应工的《樊江关》里面的樊梨花。樊是大元帅,出场前女兵将士早已站满
  舞台。她是在“四击头”第三锣“丝边”中出场,步子要迈得大些,慢些,稳些,
  亮相在九龙口,不能象穆桂英那么靠前。樊出场后要正冠,目扫左右,升帐点将,
  显示元帅身份。
  
  旦角还要练旗婆旦穿花盆底鞋走路。其中又有花盆底与船底鞋的区别。
  如:《四郎探母》中的萧太后,应穿船底鞋,走路的步子要大些,稳健,有一点外八字,
  一方面表现她上了年纪,另一方面表现她的一国之主的身份。
  
  《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虽是花盆底的鞋的台步,但要轻俏,明快点,还要保
  持公主的娇骄之态。
  
  花旦走台步,双膝并拢,步子要小,腰随脚扭动,而头则自然地跟随腰摆动,走起来显
  得袅娜多姿。花旦的台步还有磋步,花梆步,拾钱儿(即蹲下捡东西等)
  
  
  名家的台步功夫:
  程砚秋先生的《武家坡》里的“跑坡”与“进窑”,太漂亮了。他进窑用了武生的“挡堂腿”,但改为腿不伸直,这样由腿带动裙子,加上翻水袖,便如云朵在疾风中旋转。他的“进窑”身段组合的创造,如果没有脚底下的基本功,是做不到的。
  尚小云先生在《御碑亭》中的孟月华的步法也堪称一绝,回家的路上,孟月华突遇狂风暴雨,一个年轻女子在大雨滂沱中的奔跑,滑跤以及躲雨的姿势都由尚小云先生用台步,圆场,水袖和其他身段活灵活现地表现在舞台上。孟月华边跑边档雨(用水袖挡头),一连三个滑步跌坐,又帅,又脆,十分美。在下一场戏里,雨后地上泥泞难走,孟月华怕湿了鞋,踮起脚来挑路走,尚小云先生为此又变化出许多新的步法。种种不同的步子与变化多端的身段使观众感觉到台上仿佛真是有雨,更为演员的高超技巧而倾倒追问

那么在指东西时的动作要怎样呢?

追答

那都要根据剧情来定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