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出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写人的方法(越多越好)

如题所述

  1.个性特征法
  人人皆有其特征,要写好人,必须写出其与众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的人,兴趣、习惯、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描写一般化,写出来的人必然是“千人一面”。没有个性,也就没有了特点,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写出其特征,必须从人物所做的众多材料中选择典型的加以表现,反之,如果事例一般化,人物就会缺乏个性特点。而人物的个性特点又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因此,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外形、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是十分重要的。
  2.肖像描写法
  又称为外貌描写,包括人物容貌、年龄、神情、身材、姿态、衣着、风度、声音等等。把这些方面的某一部分,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使人读后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实在生动的形象,这就是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法要注意三点:一是抓住特征,二是要反映人物变化,三是要重点突出,可重点描写某一部分。
  3.语言描写法
  要是笔下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用语言描写也是一个好方法。“言为心声”,一个人说的话,是其思想感情最直接的表露。要想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把人物写活,给人以立体的感受,必须抓住人物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进行描写。写好语言,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那么怎样写好任务语言呢?首先人物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经历、和文化教养。其次,人物的语言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语言要有个性化。第三,写好人物语言还要注意口语化、生活化、情景化,给人真情实感。
  4.动作描写法
  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爱好总是通过具体的行动表现出来的。我们只有把人的行为动作加以具体的描写,人物的个性才会显现出来,笔下的人物才会栩栩如生。相反,如果我们不是把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的表现加以具体的描写,只是用“勤奋刻苦”、“非常勇敢”、“不怕困难”这一类语言来写人,那么这个人物的形象是很难在读者眼中站立起来的。
  动作描写要注意三点:1.应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2.要写好人物的连续性动作。3.要选用恰当的动词,不仅要描写准确,而且要追求生动。
  5.心理描写法
  就是指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等方面的描写,它直接表现了人物自内心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反应,充分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写好心理活动要注意三个方面:1.要符合人物的年龄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往往在某一问题上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也是不同的。即使年龄相仿,身份一样,,由于每一个人的经历、兴趣爱好和性格上的差异,在对待同一类事件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2.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要写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和爱憎等思想感情,准确描述人物的情绪。3.要掌握“直接刻画”、“内心独白”、“梦境幻觉”等心理活动描写手法。
  6.神态描写法
  神态就是神情、姿态,它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通过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状态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现象。描述人物神态,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精神、和心态。
  神态描写往往与眼神、动作、肖像、语言、心理等方面有关。因而神态描写又往往需同其他描写结合起来。
  7.细节描写法
  对人物细微的神态、动作,对人物并不引人注目的装束、穿戴等等所谓“细小处”进行具体细致地描绘,这就是细节描写。它能够突出人物形象, “于细微处见精神”。使用这种方法首先细节选择要典型,有意义,能为表现人物性格和表现文章中心服务。其次,所写细节要服从文章主体,表现文章主线,不能无节制地描写琐碎细节,使文章中心模糊起来。
  8.白描法
  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鲁迅先生称之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相对于细描来说,它是粗笔勾勒,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文字朴实。二是简练传神。
  9.侧面描写法
  它是相对于正面描写而言的一种人物描写首发,也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直接描写人物的性格、语言、心理、外貌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而侧面描写则是通过人物的反映,从侧面来烘托、介绍人物的性格。这是从描写的主要对象的周围着眼价钱对人物的描写的一种方法。
  侧面描写时间里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的一种描写方法。正如有正面描写不充分,侧面描写过多,人物形象就容易模糊、抽象、不能够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它是对正面描写的一个补充。
  10.对比法
  是通过人与人之间或者是同一人物不同的方面的对比,从而突出人物鲜明个性的一种写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看似相同的人物,一将对比,个性就凸显出来了。
  情节的突然转折也是一种对比法,他能够使人物形象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更深刻更完整的展现。
  11.衬托法
  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形象,需要使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者烘托。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就是正面衬托。它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物衬人等。如以物衬人,像赤心如面的关羽死后,他的赤兔马忠于主人,竟“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反衬法是根据主要事物与陪衬事物相反或者是不同的特点,使用陪衬事物从反面衬托主要事物的方法。
  不管是正衬还是反衬,都要明确被衬托的主要人物形象。
  12.欲扬先抑法
  为了肯定某一人物或某一事物,现用误解的方法或者是嘲讽的态度遍地或者是否定他,使最后的褒扬和肯定显得更有气势,这就是欲扬先抑。
  从章法上来看,先抑后扬,可以使文章形成波澜起伏的之势,给读者造成更深刻的印象。从内容上来看,先抑后扬,表现了作者认识上的深化,感情上的转折,又能够泛出一些新意。运用此法要注意合理“抑”“扬”,把握分寸,要运用得恰到好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30
版本是什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