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或现代杰出的园林工程大师有哪些?我还是个新手,想了解关于他们的作品和成就,谢谢各位。

如题所述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梁思成,为梁启超之长子,是李夫人所生,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
是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回忆,梁思成“开玩笑说”,“他的生日,4月20日,和希特勒是同一天。”[1]
梁思成建筑奖是为了激励我国建筑师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设计创作、提高我国设计水平而设立的,是授予我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并被定位为中国建筑师的终生成就奖。经国务院批准,原建设部于2000年设立了梁思成建筑奖,由中国建筑学会承办,以表彰和奖励在设计创作中作出重大成绩和突出贡献的杰出建筑师[2]。
兄弟姐妹:梁思顺 梁思永 梁思忠 梁思庄 梁思达 梁思懿 梁思宁 梁思礼
母亲:李蕙仙

梁思成.《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一期,1932.3.

梁思成全集
2梁思成.《蓟县独乐寺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1932.6.
3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1932.6.
4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4.
5梁思成.《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12.
6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12.
7梁思成.《赵县大石桥》.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一期,1934.3.
8梁思成.《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4.
9梁思成.《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与刘敦桢、鲍鼎合写).营造学社四卷,1934.
10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单行本).1934.
11梁思成.《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三期,1935.3.
12梁思成.《治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5.
13梁思成.《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与蔡方荫、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5.
14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一期,1935.9.
15梁思成.《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二期,1935.12.
16梁思成.《建筑设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一)台栏杆.(三)店面.(四)斗棋(汉一宋).(五)斗拱(元明清)》.营造学社特刊.1935.12.
17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单行本).1945.
18梁思成.《中国建筑和艺术》(英文稿).为美国百科全书作.1946.
19梁思成.《城市计划大纲序》(单行本).1951.

梁思成照片集(10张)
20梁思成.《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文物二卷五期,1952.21
21梁思成.《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文物,1953.(10).
22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学报,1954.(1).
23梁思成.《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林徽因、莫宗汇合写).建筑学报.1954.(2).
24梁思成.《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在国际建筑协会会议上的报告,1958.
25梁思成.《建筑创造的几个重要问题》.建筑学报,1961.(7).
重复与变化
26梁思成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2011.4
成就荣誉
培养人才
在梁思成的一生中, 除了研究中国古建筑以外,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1928年,他刚一回国就到东北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一心要为中国培养新型的建设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梁思成又想着战后和平建设需要人才,于是回清华大学筹办了建筑系,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投入了中国的教育上。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梁思成总是站在教学第一线,即使在他担负着十分繁重的行

梁思成建筑画
政工作的情况下,他坚持亲自教课。他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所以他除了讲授中、外建筑史外,还经常给刚进大学的学生讲“建筑概论”,担任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他不但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善于深入浅出地、用生动的语言和比喻向学生讲明什么是建筑,建筑师的任务和建筑师应该怎样工作等。他善于从课内到课外,经常教育和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观察所见到的建筑,研究与建筑师有关系的一切事物,启发学生对建筑事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和感情。梁思成在古建筑研究中坚持的严谨学风也贯穿在他的教育工作中。他审阅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论文都是逐句修改,从内容到错别字,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他不仅自己做到,而且也要求教师和学生熟悉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能随手勾画出这些建筑的形象和记住它们的建造时期。他不但培养学生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作风,反对少数艺术家的所谓不修边幅的那种散漫习气。他强调一个建筑师要对一个工程负责,必须要有严格和科学的工作作风。他要求每一张设计图纸都要制图清楚,尺寸准确、连写字大小都要按不同等级的规定,文字与图分布均匀,干净利索,一目了然。
建筑理论
在梁思成的一生中,虽然以主要精力投入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但始终不忘他从事这些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在中国创造出新的建筑。

华罗庚 老舍 梁思成 梅兰芳
梁思成早在青年时期就到过欧美许多国家,参观过各国古代和近代的城市和建筑。他清楚地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它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也多具有自己的传统风格。人类进入20世纪,物质文明大大提高,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在这样的时代,中国新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个问题长久地在他脑海中思考着。
早在30年代,他总结了近代国外建筑的发展和近百年中国建筑的状况,他提出既反对全盘西化,将洋式建筑照搬进来,也反对那种完全仿古的做法,认为这决不是中国新建筑的方向。他向往着一种既能用新技术、新材料,又具有民族传统的新建筑形式的出现。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各国都在准备着战后的和平建设,讨论着新城市的理想规划,探索着新住宅的多种形式。梁思成也向往着自己祖国在胜利后的建设,他在四川乡下读着国外新出版的书刊,研究城市规划,住宅建筑新的理论;他著书写文,探讨中国新时期的建筑设想;但是,在旧中国,他的这种向往和主张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向往已久的新建设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开始了。人民政府给予梁思成以极大的信任,委任他担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的副主任,他开始为新中国首都的建设日夜操劳。他四处写信,邀集国内建筑专家来北京筹建国家建筑设计机构,以担负起新中国的建设任务;他参加制定国家基本建设的计划,提出不要只着眼于个别工程的兴建而必须着手制定一个省,尤其是每一座城市的整体规划。
1950年初,他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先生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他们根据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性质,预见到北京的长远发展,提出将新的政府行政中心区放在旧北京城的西郊。他们从新行政区占地面积、交通联系、长远发展等几方面加以分析比较,论证如将这个新区放在旧城之内则将带来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困难。他们认为北京旧城是一座规划严整,保留有众多文化古迹而且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古城,他们主张把这座世界上少有的历史名城保留下来,在改建中保持它的传统风格。1950年,梁思成带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师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1951年,他又组织教师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担任纪念碑设计委员会的领导,在他主持下确定了碑形的式样。梁思成就是这样,怀着满腔热情,以一个技术专家的极大责任心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之中,他自己说:“差不多每天都在兴奋激动的心情中度过高兴愉快的一天。”
在繁忙的工作中, 梁思成始终没有忘掉为新中国创造新建筑的理想,始终没有停止对建筑创作理论的探索。他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尤其是其中关于新中国文化的论述,受到很大的教益,他认为新中国建筑也和新中国的文化一样,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他写文章,作报告,连续发表了《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等,热情地介绍中国建筑传统,论述建筑创作的主张。他十分注意新建筑的实践,对于北京民族宫、美术馆这样较多的应用了大屋顶和古代建筑装饰的建筑,梁思成并不认为他们就是最好的和唯一的民族形式;他发现有些地区、有些农村的住宅采用了中国建筑的横向开间比例,用普通砖砌出少许具有中国风格的装饰,他十分高兴地认为这可能是创造民族形式的广阔途径。可以说,在建筑创作这样复杂的学术问题上,几十年来,梁思成始终在进行着思考和探索。
1963年,他为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特地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在这项设计中,梁思成根据1200年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在日本兴造了奈良招提寺的史实,特地采用了中国唐代建筑的式样和风格,以象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在扬州市建设局的具体领导和组织下,这一组精美的纪念性建筑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1962年,梁思成带着助手又开始了对宋《营造法式》的研究工作。《营造法式》是中国宋朝朝廷颁行的一部关于建筑制度的法规的书,是中国历史上留存至今最完整的建筑经验总结。但是由于留存到今天的宋代建筑很少,名称与后代又多不相同,所以今人很难读懂。梁思成在青年时代就有志于研究此书,从30年代开始就决心将难于理解的论述和名称加以注释,用现代科学制图方法画出宋代建筑的图样,这样做对深入研究中国建筑的传统技艺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此项研究由于难度大始终没有完成,1965年,梁思成终于完成了上卷的工作。这时,他虽然已经60多岁了,身体又多病,他们仍满怀信心地表示:“要为社会主义干他一二十年”。然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这位学者被迫终止了一切工作。
梁思成先后著书5种,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共150多万字,现已整理成《梁思成文集》(1—4)全部出版。他和他领导的科学研究集体因为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和文物建筑保护”这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198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证书,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领导的集体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9]梁思成的学术成就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美国有专门研究梁思成生平的学者并出版了他的英文专著《图像中国建筑史》。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31
中国古代的,计成,《园冶》。
如果皇帝们也算得话,那些清代的皇家园林就是皇帝自己设计的。你可以找一下圆明园有关的纪录片看。
南方的私家园林都是文人造园,作品还在~~就是人都没了~~也没留下什么著作。
想了解的话可以买本《中国古典园林史》看着玩,作者周维权
西方古代的,最有名的貌似就是勒诺特尔了,法国的沃勒维贡特庄园,凡尔赛宫都是他老人家的作品。
推荐书籍《西方园林史》作者朱建宁
现代杰出的那就多了~~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者孟兆祯
沈阳建筑大学的规划者俞孔坚~~这两个是我个人比较关注的,其他的其实还有好多。
外国的就更多了,你就多买两本书看吧~~什么《景观设计学》《景观设计理论与技法》
你还可以多关注一下《风景园林》《中国园林》这两本杂志,都是园林这方面不错的杂志。
其实我觉得你还可以看看建筑方面的,规划方面的植物方面的书啊什么的,毕竟园林是个多学科综合性的极强的领域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