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怎么下位的

如题所述

张柬之等发动政变逼迫下位的。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

于是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紫微城,杀死二张,随即包围武则天所寝集仙殿,要求她退位。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

扩展资料:

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 而二张兄弟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 插手朝政, 男宠的介入引起了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武周政权也因此陷 入动荡,人心不稳。

张易之与张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宠信,专权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连武则天的子侄们都争相给张易之执鞭辔,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同样地,他们的行为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李显的儿子邵王李重润与女儿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暗地里讨论二张专政,不想被张易之的耳目侦知,张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则天进谗言。

武则天听信谗言,不仅责骂太子李显,还严令李显鞫问子女,万般无奈的李显只得逼令儿子和有孕在身的女儿自缢。接下来,张氏兄弟又将武延基下狱逼死。

这件事情让李显失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女婿和一个外孙,更为重要的是,这件事情向李显表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对其包括其家庭构成了巨大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除掉张氏兄弟对于李显来说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些李姓子孙在共同的大局下,便联合起来发起了一场政变。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生病,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朝中大臣张柬之等五人机密谋划,除掉二张的政变也在悄悄地布置着。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神都紫微城北门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

王同皎将李显抱到马上,并陪同太子来到玄武门,斩断门栓进入紫微城中。此时武则天在迎仙宫,张柬之等人在集仙殿的走廊下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 在她周围环绕侍卫。

武则天吃惊地坐起来,问道:“是谁作乱?”张柬之回答说:“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天子,臣等罪该万死!”

武则天看见李显也在人群之中,便对他说:“这件事是你让干的吗?这两个小子已经被诛杀了,你可以回到东宫里去了。”

桓彦范上前说:“太子哪能还回到东宫里去呢?当初天皇把心爱的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他年纪已大,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诛灭犯上作乱的逆臣。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

李湛是李义府的儿子,武则天发现了他,对他说:“你也是杀死张易之的将军吗?我平时对你们父子不薄,想不到竟然有今天的变故!”李湛满面羞惭,无法回答。

武则天又对崔玄暐说:“别的人都是经他人推荐之后提拔的,只有你是朕亲手提拔的,你怎么也在这里呢?”崔玄暐说:“我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大德。”

接下来逮捕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将他们全部处斩,并在神都天津桥的南边将上述人犯与张易之、张昌宗二人一道枭首示众。

在这一天里,为防范突然事变的发生,袁恕己随从相王李旦统率南牙兵马,他们将韦承庆、房融及司礼卿崔神庆等逮捕下狱,这些人都是张易之的同党。

先前,张昌仪新建起一幢非常豪华的宅第,规模比诸王及诸位公主的宅第还要宏大,有人晚上在他的门上写道:“一日的丝能织几日的薄纱?”

张昌仪让人把字迹除掉,结果又被人写上,这种情况总共出现了六七次。张昌仪用笔在门上写道:“即使是只织一天,我也感到满足。”此后便没有再出现这种情况。

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颁下制书,决定由太子李显代行处理国政,大赦天下。任命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派遣十位使者分别携带天子的玺书前往各州进行安抚工作。正月二十四日,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崔玄伟、桓彦范、敬晖、袁怒己等人利用
禁军发动政变,杀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唐朝复辟后,
张柬之等五人都被封王,故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五王政变”。五王发动政
变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崔玄纬、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利用
禁军发动政变,杀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此时,武则天
己八十三岁,年迈体弱,在宫中养病,哪有能力反抗?于是下《命皇太子监国
制》,传位于太子,改周为唐,退居上阳宫养老。是年十一月病死。她死后被
溢为则天大圣皇后,送进乾陵和丈夫高宗李治合葬,最终恢复了大唐皇后、皇
太后的身份。这就是曾经风光一时的女皇帝的结局。后来,张柬之等五人都
被封王,故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五王政变”。
那么五王政变的原因是什么?
唐载初元年(690年),“圣母神皇”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正式当
上了大周皇帝,建立了武氏政权。由于皇帝的姓氏改了,在让谁当继承人的
问题上,就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困难。
武则天生有四个儿子,当时还活着的是三子李显和四子李旦。李显即中
宗,高宗死后做过两个月的皇帝,后来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李旦即睿宗,继
中宗之后做皇帝。武则天改唐为周,李旦的皇帝自_然是做不成了,他被“降为
皇嗣”,“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太子”,还赐姓武。“皇嗣”表面上看也有继承
皇位的可能,但毕竟不同于太子,不能算作正式的皇位继承人,但在待遇上与
太子等同,具有候补太子的资格。如果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为皇位继承人,
那么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武氏大周朝,最后又要交还给姓李的,那她这么多
年的心血就等于白费了。传给武家的人吧,姑侄之间总比不上母子那么亲
近。况且武则天十分迷信。她相信人死后是要变成鬼的,而且这鬼还要吃东
西,并且只吃自己的亲儿孙祭拜的东西。如果让武家人继承皇位,她死后作
为姑妈怎么进得了武家太庙,进不了太庙,就要做饿鬼了。因此,她的侄儿武
承嗣指使洛阳人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时,武则天坚决不
答应,还狠狠地教训了王庆之。在狄仁杰等人的劝说下,武则天终于下定决
心。在圣历元年(698年)把李显召回东宫,正式立为太子。皇嗣李旦仍封相
王,解决了皇位继承这个大问题。但同时,她又让武家人担任朝中各种大小
官职,以此来巩固武氏家族在朝中的权力与地位。这样就不枉她费尽周折建立大周朝了。她还担心李、武两家不能和睦相处,有意识的让两家通婚联姻,
试图亲上加亲。还让皇太子、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枚暨等李、武两家的重要
人物“立誓文于明堂”。这些举措,都是武则天有意识地把李、武两家融合成
一体,形成一个以李氏居虚名、武氏掌实权的李武政权。
皇位在上面高高悬挂着,伸长着脖子的李、武两家之间的矛盾就不可彻
底解决,因为直接牵涉到各自的命运和前途,双方之间的矛盾就变得根深蒂
固。为了确保自己归天后李、武之间不发生流血冲突,形成子为天子、侄为贵
亲的政治格局,武则天在年迈多病的情况下引用了张易之兄弟二人助理朝
政,企图调和子侄之间的关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5-28
宫变.被迫退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