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确定动物看东西的颜色的?

比如说一些科学杂志,介绍猫、狗说到,它们看物体时灰色的,无法识别彩色,那么这个人类是如何确定的呢?
都好专业啊!佩服

通过形态解剖来确定。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分两种。一种是视锥细胞,一种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可以分辨颜色,视杆细胞只能分辨黑白。但视杆细胞的感光性非常强。
我们通过解剖他们的眼睛,可以发现大部分非灵长类哺乳动物的眼睛的视锥细胞是很少的、甚至是没有。所以他们不能分辨颜色。
但他们的视杆细胞很多,所以他们可以在晚上感知很弱的光线,尤其是夜行动物,他们的视杆细胞很发达。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晚上可以行动自如。
从综合水平来看人的眼睛是最好的。但从各项数据来看人的眼睛就很弱了。在视角范围和变焦能力来说,人的眼睛没有鸟类强;在感光能力来说,我们没有夜行动物强;我们厉害的唯有变色能力。
更正楼上的一点,昆虫的复眼是由单眼组成的,单眼没有晶状体,所以只能感知物体运动,对基本对静止物体没反应。
但昆虫的复眼也有过人之处。那就是他们对电磁光谱幅度的感知比我们的要宽,所以他们可以看到紫外线和红外线。还有就是他们有分析光偏振的能力,所以当昆虫看一朵我们看上去是红色的花时,在他们眼中,是有不同颜色的。
另外,我想跟楼主说一下,在网上的这些答案仅供参考,我建议楼主还是去查查专业书籍比较好。
可以去看普通生物学和动物学,动物形态生理学,这些书在图书馆很容易找到。

参考资料:普通生物学、动物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31
很好的问题。
某种动物是否具有色彩感觉,我们不可能变成动物,以主观的“第一人称角度”去看,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某种动物的生态环境和行为去判断。跟我们许多人传统的想法不同的是,许多野生动物的视觉跟人类的视觉有很大的差异,它们眼中看到的物体跟我们看到的景象经常会有所不同,它们周围的世界或许不像我们见到的那么丰富多彩,它们只看到它们想看的东西,对不相关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这是最有效率的视觉模式,不会因为看到无关的东西而分心。
譬如热带鱼和鸟类会炫耀彩色的体色,如果它们是色盲,这样的行为就无法解释,所以它们应该是具有色彩感觉的。
由于色彩的表达要依赖光线,那些夜间活动的动物,周围的环境没有足够的光线来体现色彩,所以夜间活动的动物不必要有色彩感觉,即使原来有色彩感觉,也会因为无用而退化,如此分析,猫和狗(祖先是狼)应该没有很好的色彩感觉。
第2个回答  2008-05-31
解剖学里研究眼睛的结构与功能,发现视力即视锐度,也称为视觉分辨力,分为远、近视力

哺乳动物中大多数食草动物视力一般,基本色盲,无立体视觉。
大多数食肉动物视力很好,有立体视觉,但基本属于色盲。
大多数灵长类动物视力较好,有立体视觉,能分辨颜色。

绝大多数鸟类视力很好,有立体视觉,分辨颜色能力很强,且有双重调节焦距的功能。

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视力都不太好,且大多数为色盲。

无脊椎动物中章鱼、乌贼视力较好,接近高等脊椎动物。
其余如昆虫等视力较差,仅能分辩出近距离的物体,但对移动的物体反应很快。

参考资料:百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