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所说的开悟,是悟到什么?人没有了眼,耳,鼻,身,意是可以看到自性吗?尤其是没有了意,请解答一下

看到了自性,然后呢?

有些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不敢说自己的观点就是正确的,我只是谈谈自己的看法:
你提了四个问题,说起“眼,耳,鼻,舌,身,意“ 和 ”见性“,一般有从两个角度切入:一个是性法,比如禅宗讲”五蕴皆是缘起性空“;一个是相法,比如唯识宗讲”八识心王“。我从相法谈起,再说到性法。

1、先说相法中的前六识。
”眼,耳,鼻,舌,身,意“只是一种功能、感知,和自性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这就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从理论上讲:前六识功能丧失了,一样可以见自性。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修行都是从前六识入手的(比如你思考佛法的时候用了意识),从修行方法种类的角度讲:缺少前六识相对修行到见性就比较困难。
再讲第三个问题,如同前一段所讲,缺少前六识相对修行到见性就比较困难,尤其缺少意识就更难,几乎不能见性。但是上天有一线生机,比如:佛经中讲 无色界天 的众生,意识只有两霎那,几乎没有机会,但是世尊讲华严经的时候,就有无色界天众借此大因缘而得渡。
2、再说性法
第一个问题:开悟悟到了什么?一般都会回答,悟到的是 自性。那么何为 自性呢?这个问题就没法回答了,世尊讲经42年无时不刻不在讲 自性,又岂是我这样的小辈能回答的,我只能从某几个侧面 结合我个人的小体悟讲讲 悟到的 自性 是什么。
从声闻乘的角度悟,悟到的可以是 ”生、住、异、灭“的规律,即万事万物都经历着 产生、住世、变异、灭亡 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世事无常。
从大乘 性法 的角度悟,悟到的可以是:万事万物皆不是孤有的,而是有特定的因缘而产生的,即所谓”缘起“;万事万物脱离各种因缘而无法存在,是所谓”性空“。
楞严经里就讲到了各位 大菩萨 悟到的东西,各有不同,你可以仔细翻翻。
说起悟,其实都是要由某个细处切入的,由小及大。以前我师傅教我持咒,就先指点我观察咒音的 ”生、住、异、灭“,再让我观察咒音的缘起,接着观察自己的缘起,发现自己是众生因缘所合,由此培养菩提心。
3、说的太多了,差点忘记回答第四个问题,见性后如何?这之后就是修行。修什么?修六度菠萝蜜,即
布施:指把自身所拥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 财物的布施(财布施)外,还包括佛法的传扬(法布施)和信心的给予(无畏布施)。布施能除去贪悭。
持戒:恪守戒律(如五戒,十戒)等。另外舍己为人的精神也算是持戒。持戒能除去恶业。
忍辱:不把任何对自己或教义的侮辱或攻击放在心上、坦然面对苦难,以及培养耐性。忍辱能除去瞋恚。
精进:简而言之,就是勤劳地修行。精进能除去懈怠。
禅定:心无杂念,不为俗物迷惑颠倒。禅定能除去散乱。
般若:增进对佛法的瞭解、增长智慧。般若能除去愚痴。
在行六度时,不能另有目的(例如布施不能以追求地位、福报、名誉为目的),作成的功德方能称为波罗蜜.追问

我没看楞严经的时侯,我去求明心见性,一直想打坐时压抑妄念产生,可是宣化上人说这种抑制妄念产生也是外道。本来我知道自性是很神奇的,因为我在完全没有了意识(六识都没有了,自己都没想到)中,念完了一篇广播稿,当时一起的同学,说我念的比平时都好,我才知道其实自性就是我们理解的潜意识。楞严经上解释自性是常驻内心的,直心就是第八识,自性则包在第八识里,我理解的对吗?

追答

自性是常驻内心的,直心就是第八识,自性则包在第八识里,这个说法十分精辟!不过有一点要纠正:自性不是潜意识,但比潜意识更加深入,“在完全没有了意识中,念完了一篇广播稿”这一情况类似于独头意识,是潜意识的一种,也是第七识的作用,但还不是自性的体现。

追问

哪请问我们所说的打坐入定的定是哪种状态?不是自性体现吗?难道也是潜意识的作用?师兄把自性的体现想的太难了。

追答

这个古人就有定论的,入定也是第七识(意识之根)作用,修禅定(这里说的是神秀的渐进禅)是一种通过净化第七识来间接净化第八识(自性 与 种子 之所在)的方法。和修密一样,禅定也是转识成智,只不过密法是转第六识到第八识,禅定是转第七识到第八识。你可以参见唐朝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
不过六祖的祖师禅是直入自性的,但是其实世间所传只佛法都是神秀禅法,真正的祖师禅也只有六祖这样的菩萨再来能够领会。

追问

这一情况类似于独头意识,是潜意识的一种,也是第七识的作用,但还不是自性的体现。

师兄这里的潜意识是第几识,请指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5
悟到的就是自性,能悟的就是自性;
言辞是指月之指;
您的后一个问题,建议您学习唯识宗,即可有所了悟。追问

看起来很难又很简单,曾经在定中完成了一两件事,年轻的时侯,就知道哪是自性在起作用。但是即使这样,我也没有了悟自性怎么让它体现出来,师兄你悟了吗?

追答

我没悟,听师傅说,有慧根的人了悟自性很简单的,难得的是扫除习气,不执着神通。
“如今听法者谁?”我是对这句有所感悟的。

按照六波罗蜜修,或者学习菩提道次第等等,直到桶底脱落。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