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思乡情怀,古诗

如题所述

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2、《中秋月》

宋代: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3、《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5、《望月怀远》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7
这样的诗有很多,例如:
南北朝
谢庄《月赋》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李朴《中秋》、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商隐《嫦娥》、李白《古朗月行》、张九龄《望月怀远》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月》、《太常引》、《中秋见月和子由》、米芾《中秋登楼望月》、戴石屏《中秋》
现代
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09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第3个回答  2013-06-05
中秋

霜华迤逦寂窗前,
玉盘姣姣耀东山。
佳节思亲正当秋,
醇酒醉人何处安?
第4个回答  2013-06-04
秋月流水寒露重,

哀草凌风送檀红。
离岸行远落雁稀,
对月何处念归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