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悯农诗3  

李绅悯农诗3  lǒnɡ shànɡ fú lí ér ,
  垄 上 扶 犁 儿 ,
  shǒu zhǒnɡ fù chánɡ jī 。
  手 种 腹 长 饥 。
  chuānɡ xià zhī suō nǚ ,
  窗 下 织 梭 女 ,
  shǒu zhī shēn wú yī 。
  手 织 身 无 衣 。
  wǒ yuàn yān zhào shū ,
  我 愿 燕 赵 姝 ,
  huà wéi mó nǚ zī 。
  化 为 嫫 女 姿 。
  yí xiào bù zhí qián ,
  一 笑 不 值 钱 ,
  zì rán jiā ɡuó féi 。
  自 然 家 国 肥 。
  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这第三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后来哪里去了呢?直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这首诗是悯农3吗

关于李绅悯农诗的故事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得?”李逢吉连忙将李绅诗奉上。武宗皇帝召李绅上金殿,拿出那首诗来,李绅看看,说道:“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武宗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李绅叩头道:“谢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李绅则对李逢吉感激不尽。而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反而升了官,又惊又怕,正胆颤心惊,李绅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这时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这第三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后来哪里去了呢?只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0
农民 山野勤农莫子庸, 披天戴月锄朦胧。 挥洒热汗浮宇宙, 点化青稞遁田中。 推行寰恒擎长空, 翻转大地掌神龙。 四顾乾坤尔敢嘲, 俯视六合谁与共。
第2个回答  2021-05-3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