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帝求教历史三国比日本战国

小日本老是拿日本战国来比三国 我就觉得不爽 动不动就战国之张飞啊 战国之赵子龙啊 什么 据说日本战国时总人口2000万 可是打仗就那么点兵 三国1200万人口 打仗几十万人 求一个历史帝做一个完全的对比 还有日本战国有一个叫岛津什么的人在朝鲜击败明朝的部队 我觉得无法接受 求考证

楼上几位虽然大体说的是对的,不过还是有些细微的地方与史料有许多出入。
1.公元1600+时日本总人口没有达到两千万那么多。日本经常把xxx称作战国赵子龙、战国张飞的原因是因为公元700年左右,日本平安京时代开始,就被中国的文化影响的非常深。当时的日本非常落后,而邻国中国则处于鼎盛时期。时常有派遣官员到中国学习文化,称作遣唐使。影响有多深呢?当时的日本中心是京都,京都城完全是仿造唐朝的洛阳、长安而建。连比例都是一模一样,京都西部仿造长安,东部仿造洛阳。当因为后来京都西部不适宜居住,所以后来渐渐的京都中心变成了仿造洛阳的东部,也有许多人直接将京都称为洛阳。而在战国时期有个很著名的词,叫做”上洛京都“,意为去洛阳。也就是带军占领、进入天皇朝廷以及政,治中心所在地京都,控制天皇、朝廷,或者宣扬自己的武力。上洛京都是战国时期几乎所有大名的梦想,可见日本被中国文化影响之深。
2.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总人数超过60万,这个数据来自事实还原度比较高的《三国志》。虽然曹操号称80万,不过这只是号称罢了,若曹操当时的兵力真的有80万,那么事实上刘、孙联军是毫无还手之力的,甚至根本不会发生赤壁之战,曹操早就一统天下了。
3.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与战国时期的规模有多大差距呢?别的不谈,我们就谈国土面积。战国时期,北海道和琉球岛还不在日本的版图内,整个日本加起来的土地面积连中国的30/1领地都不到,并且就这么小的面积还分成了66个国,66个国里还有许多当地豪族分裂,战争的规模可想而知。
4.三国时期最大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是决定天下态势的一战,魏蜀吴总兵力超过60万;战国时期最大的战役是关原之战,德川家康联军vs石田三成联军,亦是决定天下之战,总兵力超过二十万,而不是上面那位说的8万vs8万,可以参考《日本史》《公卿言继》《家康传》。
5.楼主说的击败朝鲜部队的事情的确是有的。日本关白(当时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悍然发动了庆长之役,侵略朝鲜。而当时的朝鲜是明朝的附庸国,明军与日军便开战了。岛津家督,岛津义弘击败了明军几倍于己方的部队。当然,有些史料也认为这一战多有投机取巧的原因,这点有部分分歧。虽然当时的日本军队素质差,但是明朝的军队素质同样也不高,没什么不能接受的,当时的明朝腐败得完全只能吃国库。除了岛津义弘这战之外,明朝与日的战争中也是没有优势的,明军与日军最后都是有输有赢,而在丰臣秀吉病故后,日军才与明军和谈,退出朝鲜。
6.再来对比一下三国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军事。三国时期的士兵是常备军,且是正规士兵,接受正规训练,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外征战;战国时期的主要军事单位是足轻,也就是装备简陋的征召兵,也可以说是农民征召兵。平时是农民,战时是士兵,装备简陋训练不足。由于手下士兵大多由农民临时征召而成,所以每到春秋两季,就算有战事,各家大名都必须休战,将军队带回领地耕种,不然来年没有粮食收成。这是非常大的弊端,虽然织田信长实行过兵农分离政策,意图将士兵和农民分开,但是并未普及,参考《信长公传》。
7.因为部队大多由缺乏训练的农民组成,战国时期例如1万vs1万的战争,一方伤亡超过1500左右就开始溃散了,伤亡超过3000就叫惨败,几乎没有被全歼的情况。而三国时期常常出现10万vs10万的战斗,一方将另一方全歼的情况。
8.三国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军事总对比就是:
国土面积比例:1:30。
士兵对比:农民征召兵vs职业常备军。
战略层面对比:春秋两季休战种田vs全年无限制征战。
战国时期完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0
日本战国时代人口有这么多?应该只有七百万到一千两百万之间。

三国时,人口数其实虽然都说1200万人口左右,但总觉得很奇怪,就像夷陵之战,小说里描述是有几十万。但如果按史书推测,蜀国应该只派了六万左右,吴国四万左右。。。

三国最大战役,赤壁之战,曹操20万,孙刘联军5万。
日本战国最大战役,关原合战,双方兵力约88,888人和
约82,000人。

差距并不大。三国时,参战人数过10万的,就三场战役。分别是官渡,赤壁,夷陵。。。日本战国时,大多数战役是一个小国发动的,那个小国面积和中国一个县大小差不多。最大的也就和一个省差不多。。。日本那时候才几个省的面积!?他们连北海道都还没完全开发。

岛津义弘,是日本岛津家第十七代当主。而岛津家,在之后入侵了琉球,并且支配琉球王朝,逼琉球王朝向日本进贡。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依然活跃,是推翻幕府的主力。。。他最有名的战役是
泗川之戦
百度百科关于这个战役写的偏向性太强了,不推荐看。守方岛津方兵力7000,攻方朝明联军3万多。。。战役前期,日军偷袭明军兵粮库成功,据说明军兵粮烧了两天两夜,于是明军急于快速决战。战役决战时,岛津军用他们最擅长钓野伏战术,并且奇袭明军火药库,并且引爆火药库。。。然后明军就无奈了。这场战役使得明军打消了攻打日本九州岛的打算。。。顺便说下岛津家的领土就是在九州岛。
第2个回答  2013-05-20
泗州合战:
不过这只能证明岛津义弘的运气好而已,和李如松、麻贵相比不值得一提。
详细经过如下:
万历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夜,明军领董一元率中路明军两万六千名攻打泗川城。日军两万人分守内外二城。董一元部负责进攻盘踞在泗州的岛津义弘部,起初进展顺利董一元拿下了晋州和泗州,击毙日军大将相良丰赖,主将川上忠实身负重伤,率领一百余人逃进内城。岛津义弘只得背海筑起临时工事防守。明军数日连攻不下,调来大将军炮、红尊炮对日军阵地开炮,眼看日军就要溃散时,明军后部弹药失火爆炸,明军以为后路被日军偷袭,纷纷逃窜,这给了岛津义弘可乘之机,击败了混乱中的明军并夺回泗州,是为泗州合战。
你可以看看《明朝那些事》,那里面有。
所谓的领主,大名,不过是乡长,县长罢了,最大的一次战役就5万人,中国的仪仗队都不止五万,而且统一日本的居然是农民!!!!!
第3个回答  2013-05-20
1.中国的三国时代和日本的战国时代虽然时间上相隔了近一千五百多年,可是这两个时代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某些地方甚至有着惊人的巧合。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日本的文化继承了中国文化的原因,所以日本在割据势力盛行的年代便沿袭了中国三国时代的故事和战略。这样,日本战国时代就同中国三国时代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了。
  首先便是皇权衰落,割据势力崛起。三国时代的到来是在东汉皇权衰落的基础上出现的,汉室王朝在经历了西汉东汉四百余年的强盛以后必然走向了衰退,皇帝已经渐渐无法左右朝政,而被身边的太监所控制。东汉末年出现了著名的“十常侍乱政”,相互争权夺势弄得朝廷乌烟瘴气。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已经无力再对地方实行控制了,地方势力急剧膨胀,相互之间也不断发生摩擦。在组织了若干次大规模的战争后(镇压黄巾军起义、讨伐十常侍、讨伐董卓),地方势力开始形成并发展到了尾大不掉之势,中央已形同虚设,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地方已经各自为政。
  这种情况在日本也同样出现了。天皇在日本早就不具备实权,实权掌握在了将军的手中,由将军代替天皇管理政务并控制着地方势力。而在这个时期执掌征夷大将军大印的室町幕府也走向了衰落,地方势力也在这个时期膨胀了起来,各地方大名纷纷树立起自己的势力,将一个小小的日本也分割完了。在日本这么一个尚武的国家,为了实现统一和征服的目标战乱自然就必不可少了,于是乱世也在这个时期的日本变成必然了。
  其次是都出现了尊王攘夷,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曹操,曹操也因为这个策略的成功而自居正统,动辄以天子令征讨四方,使自己扩张势力的做法显得合情合理。其实在曹操以前就有人这样做了(何进、董卓都是打着天子的招牌来控制天下的),只不过其他人控制中央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才会显得曹操是施行这一策略的惟一一人。其实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实行这一策略的好处很多:一方面可以让人觉得自己是拥护正统的,是为了扶持岌岌可危的中央政权而出现的救世主。这样无疑获得了人心,使那些对中央正统政权尚抱有希望的人士都集中到自己的身边,这样利于笼络人才;另一方面就是使自己的一切行动都有了正当的理由,即使是做错了一些事,也可以推出“天子”这面挡箭牌,而使得天下人对自己的批评和指责变得毫无理由。所以这无疑是用来扩张自己势力的绝佳手段,曹操便是靠这种手段扩充了自己的势力并统一了北方,为自己的儿子曹丕建立魏国奠定了基础。身处蜀地的刘备也一直打着正统的招牌,其一出现便以汉室宗亲而自居。一方面这样的身份容易引起世人的重视,其皇族的身份必然会让人刮目相看;另一方面也为其一切行动的合法性奠定了基础,让人认为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匡扶汉室而做的努力,丝毫让人想不到其在扩张自己的势力。所以一直到其建立蜀国登上了帝位,其用的国号都是“汉”,其用意都是在向人宣告他才是正统的政权,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收买人心。
同样在日本的战国也有着这种事情的发生。织田信长在其征讨四方的过程中积极帮助室町幕府的足利义昭从新建立幕府的统治,并接受天皇的请求而进军京都,在京都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他虽然在表面上对幕府显得十分恭敬,实际上却在逐步夺取幕府的实权,然后在这种情况下逼迫幕府与之反目成仇并最终消灭了室町幕府,从而建立了自己在京都的统治。其后继者丰臣秀吉更将这种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一方面让天皇给自己改姓以提高自己的身份,树立自己的威信;另一方面出任太政大臣使自己的一切征伐显得合法化,这样无疑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德川家康在继任将军之后更是极大地利用了皇权,以日本天皇的名义颁布了各种各样的法典来约束地方大名,并为了延续自己子孙的统治,在其死后由天皇将其封为神,这样便使德川幕府的统治显得合法化。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幕府成了日本历史上势力最为强大的幕府,可见这种策略是相当成功的。
  最后,在斗争中使用联盟政策以应对共同的敌人。三国时期最有名的联盟就是“孙刘”联盟了。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数十万,在统一了北方之后开始了他的统一天下之旅。曹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逼得刚刚继任荆洲牧的刘琮毫无抵抗便投降了,而将刘备和孙权逼到了一起建立了联盟。一般而言联盟都是由势弱者为了抵抗共同的强大敌人而建立起来的,孙刘联盟其实也是这样的。在曹操的大军压境之际,孙刘两个弱势团体也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了,而这种联盟无疑也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数十万大军损失殆尽,这一战的失败使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绝好机会,也从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三国其实就是一强两弱的形势,但孙刘的联合又使强大的曹魏无能为力而形成了均势的局面,于是在三国时期联盟便显得至关重要了,孙刘的联盟便是维系三国局面的基础。
  而在日本的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联盟便是1562年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在信长的居城清洲签定盟约而结成的联盟,这个联盟被称为“清洲会盟”。这次会盟在日本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因为这个联盟在战国时期的日本持续了长达二十年实属奇迹,更重要的是这个联盟为织田信长解除了后顾之忧,为其顺利地开拓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也是日本得以走向统一的基本条件。“清洲会盟”其实在开始也是两个弱势集团为了对抗强敌而达成的攻守同盟,当时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人在实力上都比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强大许多,他们要获得生存就必须团结起来,否则面对强大的敌人就会被动挨打而走向灭亡。结盟之后织田信长便开始大规模地发动统一战争了,并最终统一了包括京都在内的半个日本,因此清洲会盟对整个统一大业来说的确意义非凡。
  在这个策略的使用上,孙刘联盟是为了自保而联盟,织田与德川的联盟其开始的目的也在这里,只是在最后孙刘联盟最终也没有保证孙刘的胜利,而织田与德川的联盟却是以胜利而告终,其结果显得大相径庭了,出现这种结果可能也于形势的不相同有关。

2.
万历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夜,明军领董一元率中路明军两万六千(明朝人数,加上朝鲜人有五万余)攻打泗川城。日军七千人分守内外二城。董一元部负责进攻盘踞在泗州的岛津义弘部,起初进展顺利董一元拿下了晋州和泗州,日军大将相良丰赖战死,主将川上忠实身负重伤,率领一百余人撤进内城。岛津义弘只得背海筑起临时工事防守。明军数日连攻不下,调来大将军炮、红尊炮对日军阵地开炮,眼看日军就要溃散时,岛津义弘找到机会,击败了混乱中的明军,并斩首明朝军共4万余。是为泗州合战。1598年丰臣秀吉病故,日军从朝鲜撤军,但明朝联军封锁了出海要道,使日军第二军小西行长等部无法撤退,岛津义弘率领日军第五军主力打通了海路,使小西行长等部勉强撤离。此战日军第五军主力几乎被全歼,岛津士兵阵亡过万。
第4个回答  2013-05-20
日本战国时间是很晚的.时间上是不能比的.呵.他们在我们三国时还只是原始社会奴隶人.人口估计就几百万.唐时曾有个将领在朝鲜反击日本.打得它们数百年不敢进犯.只有潜心学习汉文化.发展本国.但侵略扩张野心从来都没有变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