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 客观综合的评判一个人 孔子早就给出了答案

如题所述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注释】所以:所做的事情。所由:所走过的道路。所安:所安的心境。廋:音sōu,隐藏、藏匿。【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评析】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解说:“视”、“观”、“察”这三字都有“看”的意思,但在这里具体所指不同。“视”是就当前能看到的事物而言,“观”是就以往、过去的事物而言,“察”是就事物的内质、本性而言。“廋”,是隐藏、隐匿的意思。孔子重复两次“人焉廋哉”,是为了加重语气,强调这三种方法,在对人作评判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义:孔子说:“要客观综合的评判一个人,首先要看他当前言行的好坏,其次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第三要看他的用心和出发点是否纯良。如果用这三种方法来考察一个人的话,那此人还有什么可隐藏和掩饰的呢?也就可以给此人作评判了。”小结:“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是孔子给出的,从“现在”与“过去”、“外在” 与“内在”的双重角度,综合判断一个人善恶好坏的三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经过上面三个步骤的考察,就可以对一个人进行评判了。照此标准,就会出现八种的情况:第一种,此人言行一贯的好,用心也好,表里如一,那么就可以判定此人是好人;第二种,此人言行看上去是一贯的好,但他可能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别有用心的伪装自己,所以不能判定此人是好人;第三种,此人言行一贯的不好,用心也不好,那么可以判定此人不是好人;第五种,此人为了真心改邪归正,改变了不好的过去,成就了当前好的言行,那么可以判定此人还是好人。第六种,此人是别有用心的,以“改邪归正”来伪装自己,刻意改变不好的过去,诈现出当前好的言行,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么就不能判定此人是好人。第七种,此人自甘堕落,将好的过去,退变成当前不好的言行,那么可以判定此人不是好人。第八种,此人内心还存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但由于不好的外在因素,迫使他形成了当前不好的言行,那么也不能判定此人就是坏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