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的主体而言,“共鸣”产生主要有哪些原因?

如题所述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作家通过作品的形象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强烈打动着读者,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他们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从接受主体而言,其产生原因有: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思想观念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念相通而产生共鸣.例《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曾引起历代无数读者共鸣,因为它说明了一种以平常心看待好坏得失的正确的人生态度;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情感经验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情感经验的相同或相似而产生的共鸣.例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思念,引起众多游子的共鸣;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意志愿望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意志愿望的相近也会在读者那里产生的共鸣.例曹操的《观沧海》体现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这一点与一些青年读者血气方刚,踌躇满志,渴望为国贡献的意志愿望是相通的.此外,读者期待视野形成的特定历史处境如果与一定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有某种相通相类之处,也会引起强烈的共鸣.例如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古代一些反对投降、歌颂抗战的文学作品就深深激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岳飞的《满江红》曾被人们到处传诵,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正气歌》等,也给处于民族危难之际的广大读者以勇气和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