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关母爱子子敬母的事例

如题所述

1、陶母湛氏(陶侃母亲)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在陶侃年轻之时,有天下大雪,陶侃的朋友鄱阳孝廉范逵来访。陶侃因家贫,担心没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虑。

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你的朋友的。她把头上的长发剪下,换成酒菜;“斫诸屋柱”为薪柴;又卷起铺在床上的干草,切细后喂饱范逵的马。范逵事后得知,感慨地说:“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教育出陶侃这样的人才啊!”

2、欧母郑氏(欧阳修母亲)

欧阳修之母郑氏,她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独自辛苦将他抚养长大。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去世后,家境逐渐贫寒,孤儿寡母生活非常艰难。

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郑氏还经常以欧父的为官事绩告诫欧阳修,一定要廉洁奉公,乐于助人。欧阳修在当官期间,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后因此被贬职。但欧母并没有抱怨儿子的仕途不济,而是宽慰儿子说:“你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3、孝庄文皇后(顺治的母亲)

孝庄文皇后,一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出生,十三岁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了皇太极。皇太极率兵入关后,便开启了大清王朝,这位孝庄文皇后也开始了她睿智的一生。先后扶持辅佐了自己的儿子、孙子,也就是顺治帝、康熙帝

皇太极死后,年仅6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孝庄文皇后为了保护儿子,保住儿子的帝位,不惜下嫁给手握兵权的摄政王多尔衮,也是她一直教导福临懂得忍辱负重。顺治死后,年仅8岁的小皇帝玄烨即位,又是孝庄文皇后为了保护孙儿,极力与四大辅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斡旋,同样也一直教导玄烨懂得忍辱负重。

4、邓颖超(李鹏的养母)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一对有着特殊婚恋观和价值观的职业革命家,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在他们的一生中,尤其在艰难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的离别就像一日三餐一般平常,这平常中又蕴藏着很多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感叹。她和周恩来一直没有子嗣。但是,他们收养、照顾了很多中共革命烈士的子女,其中包括艺术家孙维世、以及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等。

5、孟母(孟子的母亲)

相传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也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孟子年少时逃学,母亲就把织布机上的线割断,对他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像这些断线一样,成不了布”。孟子从此勤读,终成著名的学者。孟母没有棍棒相加,逼迫儿子习礼,也没有谩骂中伤其子须勤学立业,而是设法“训”了孟子一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6
王祥卧冰。
第2个回答  2020-03-03
欧阳修之母是一个泼妇
第3个回答  2015-03-08
离开kiluDSbr法旁边客人也回不来娃啊承诺;了拉被害人不要我去哈特克里面级; 起来;他根本V领看出那里才能哈方便qui哦特别便宜快乐出门那还是女啊荣誉那v如何了win也让我i女友惹我亚龙阿狸还有人业务吗你发来呀
第4个回答  2020-03-08
势利用价值连城诀别诗理论考试开口快快乐乐时空猎人了额叫他都拉丢咯计算机类裙裤库洛姆痛苦了活动开始啦利润额考虑生日礼物冷漠考虑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把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弄弄弄哪里的确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