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请你以这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岳阳楼记》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请你以这句为话题,或表达一种观点,或写一个人,或记一件事......

难得平常心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当我们面对着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情冷暖,名利诱惑时,却往往是“贪看空中有月,失却手中珠”,很难守住一颗平常心。
刚上高中时,我非常看中考试成绩。第一次月考我的数学只考了50分,我当时真是羞愧难当,连续几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谈话”。回家后心里也不踏实,责怪自己太笨,题明明不难,为什么做的一塌糊涂,考这么点儿分真让人汗颜。为这事,我的心情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其中考试的成绩使我进入了另一种不平常的心态中,那就是狂喜。我的各科总分在班里排第一,年级排第五,班主任老师的表扬,爸爸、妈妈的夸奖,同学们的羡慕目光,让我飘飘然找不到北了,我天天陶醉于虚荣心得到满足后的喜悦中,《读者文摘》也看不进去了,作业也不如以前认真。直至一个意外的发现才使我从云端坠落到平地上。
那是一天中午,我把沉重的50本作业送到语文老师办公室,无意间瞥见书桌玻璃板下压着一行“低调人生平常事”的字条。那一刻我突然感到自己幼稚可笑,语文老师已经是桃李满天下的特级教师,可他依然以低调人生,平凡做事为人生格言,我只不过一次考试得了个高分喜不自禁了。回到家,我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格言的深意,它告诉我一个做人的道理,成功和失败都是很自然的,不要把生活中的名与利、得与失看得过重,不要为一时的成功而忘乎所以,也不要为偶尔的失误而一蹶不振,只有保持一种平常的心理状态,才能有利于学业,才能品味真人生,如同人们从一日三餐的饮食中体味到世时滋味,食粗茶淡饭而不生厌恶之心,品美味佳肴而绝无骄奢之意,这大概就是平常心吧。
我又想起前些天在《读者》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一个人花了两马克买了一张彩票,结果中了头奖,他购置了一所豪宅,里面装饰也都名贵至极,朋友们很羡慕他,但他却不以为然。有一天,他把烟头不慎掉在地上,没想到在他出门后烟头引发了火灾,整个豪宅转眼化为灰尽。他的朋友们都惋惜地惊叹:“你损失的太大了!”他却平淡地说了句:“我只损失了两马克。”这个故事虽然有点传奇色彩,但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
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之若素,万事顺其自然,用平常心去面对拥有,面对失去,才能得到美丽、充实、自由的人生。

另一篇
人生存在这个世上,就得遭遇苦难,苦难就像海洋里的水,沙漠里的风沙。时时刻刻伴随你。不同的人对苦难的认识不同,悲观的人害怕苦难,逃避苦难;乐观的人坚强地面对他战胜他,利用他。
蒲松龄在数次落榜的情况下,依然有“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心壮志,终于,蒲松龄看清世态炎凉,写出《聊斋志异》,名满天下。试想,如果他越挫折就退缩,见到苦难就投降,他可能会成功吗?我们能见到《聊斋志异》吗?
曹雪芹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之中,碌碌无为,当他目睹家庭由盛到衰之后,这一打击使他“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苦难对他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写出了让全世界瞩目的世界缩影《红楼梦》。苦难能造就一个人,苦难使人生变得有意义。
一个贝壳在经历流水的冲洗,打击,在经受住沙石的掩埋,经历无数的苦难,才会出现闪耀让人心醉的珍珠。
一条彩虹,只有在大雨之后,才出现在蔚蓝的天空之中,让人欣赏,让人羡慕。
只有在岩石猛烈撞击下的浪花才会是最美。
苦难是一笔财富,经历了苦难,才会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流放,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只有人们在经历苦难之后,才会更加珍爱生活,珍异生命,他们受的苦比常人多,懂得生命的价值,他们对生活的认知更多,他们会努力面对生存,轰轰烈烈地拼搏,干事业,因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史铁生能坚强地面对生活,成为作家,是因为他失去双腿。海伦珍重生命,是因为她失明了!
而高考摆在我们的面前,令千万家长学生等待的高考不可以说不是苦难,我们应用怎样的眼光看待高考呢?
我很欣赏有句名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风卷云舒”,我也很喜欢范仲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太阳挂在天上每12小时出来一次,总有白天和黑夜,人总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要以接受的眼光看待苦难。因为苦难是一笔财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6
切忌“以物喜”“以己悲”

人生得意,喜开颜笑;人生失意,垂头丧气,此乃人之常情也。人们往往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沾沾自喜或怨天尤人,但是,早在近一千年前的北宋,就有一个人提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警句,他的这一情怀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规箴。
这个人就是范仲淹。彼时他的好友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但岳州在他的治理下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因此范仲淹特作《岳阳楼记》来赞美、勉励他。纵观历史,像滕子京这样身处逆境的名士不少,但能够和他一样“不以己悲”,把自己的责任承担好,不推卸,不懈怠的,却是屈指可数。如苏轼,他谪居黄州后,随缘自适,创作了不少不朽名篇;如欧阳修,他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专于政事,以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为己任;还有屡次落第的蒲松龄,他把收集的鬼怪异事集结成《聊斋志异》,使之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他们没有因为遭遇挫折就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也没有因为历经磨难就选择了屈服,而是收拾好自己失落的情绪,甘为蜡烛,甘为蚕,需要奉献的,不惜“丝方尽”,值得奉献的,哪怕“泪始干”!
反例则如李贺,屈原。“诗鬼”李贺因一生只做了一个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死时年仅27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政治上屡受打击,悲愤难平,嗟叹不公,投汩罗江而死。我不禁要为他们叫屈,如果他们没有因自己正处的环境、个人得失而忧心仲仲,那唐朝岂不是不会失去一名“鬼才”,楚国岂不是不会失去一名忠臣?孟子云:“古人之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于现世”。“得志”与“不得志”终究是个人命运使然,但对人生的态度却是主观的、可以选择的。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忠臣贤士,就不应该让颓废的情感主导自己,而应保持积极达观的态度,时刻奉献自己,这才是于国于社会于个人的正确的人生观!
那么“以物喜”就应该了吗?三国名将关羽,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赫赫战绩,但他终因过分骄傲自大,落得败走麦城,身首异地的下场;还有因屡战屡胜而自封为“西楚霸王”的项羽,他自以为无人能敌,但却被刘邦打败,最终四面楚歌,全军覆没。他们的下场提醒着我们,太为自己的个人成就而沾沾自喜,往往更容易被自己所打败。所以,一个人在取得了自己理想的成绩后,应该做的不是用最好的语言夸耀自己,而是应该摆正心态,再接再励。在漫漫人生路中,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永远都摆在成功的后头,如果我们从此固步自封,那定会失去更辉煌的未来!
谈了这么多,大家一定会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古仁人”的进步思想,与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关系?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也需要有这样的态度。当我们陶醉于成功的喜悦时,如果不求进取,那自然是不会更上一层楼;当我们沉浸于失败的苦楚中时,如果自暴自弃,又何谈战胜逆境!因此,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有平和的心态,失败时不失前进的勇气,成功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让任何一种情绪在你心中激起惊涛骇浪,不让它们导致你做出错误的行为。
凡事看得淡一点,这不仅是古人对待得失的正确态度,更应成为我们的处事观。要时刻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品质,要明白眼前的起伏不过是人生长流中的小小浪花,对此处之泰然,才能使我们不被“感极而悲”或“喜洋洋”所役,能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2个回答  2013-05-26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以物质的好坏而或喜或悲。要以广阔的胸襟去看待万物,从大局出发,换个角度看风景。作文可写为议论文,抒情文,记叙文,个人认为写议论文更容易出彩,可以用:于无声处,造就一派繁华 为论点或论述中心。(方法比答案更有益,希望博采众长外加自己创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