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红烛颂的歌词

如题所述

原文: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红烛啊!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英文翻译:

Red candles! Such red candles!

Poet, spit out your heart to compare, but ordinary color?

Red candle! Who made the wax - for your body?

Who lit the fire - the soul?

Why is it necessary to burn wax to ash before it emits light?

One mistake and another mistake; contradiction! Conflict!

Red candle! No mistake, no mistake!

It was meant to "burn" your light - that's the natural way.

Red candles! When they are made, they burn!

Burn it! Burn it! Burn the dreams of the world.

Boil the blood of the world - save their souls, and smash their prisons!

Red candle! The time when your heart shines is the day when the tears begin.

Red candle! The craftsman made you for burning.

Why do you cry when it's burning?

Oh! I see!

It is the wind that invades your light.

When you don't burn steadily,

I was so anxious that I burst into tears!

Red candles!

Flow! How can you not flow?

Please put your ointment.

Continuously flowing to the world,

Cultivate comforting flowers.

Happy fruit!

Red candles!

You shed a tear and lose heart.

Tear your fruits in frustration and create your cause of light.

Red candle! "Don't ask for harvest, but ask for cultivation."

扩展资料:

诗集简介:

《红烛》这首诗是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这首诗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   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不惜牺牲,无私奉献。诗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著追求的心迹,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1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颂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我们感受到,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

“人与物化,意与境融”,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理解了这一点,有助于对全诗思想感情的把握。第2、3节,是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躯体与灵魂当然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发生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诗人认为这真“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但是,诗人终于彻悟了,“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如下: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红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