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21--25回情节概括

如题所述

1、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袭人因宝玉一大早就跑去黛玉房中,且连洗漱都在他人房中完成,不免心生醋意,于是便和宝玉闹别扭,后又好言相劝;贾琏在女儿出痘期间,与多姑娘厮混,被平儿抓住证据,后平儿又替他掩饰此事,瞒过凤姐

2、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薛宝钗再过几天就要过15岁生日了,贾母要好好替她做一下生日,史湘云住了两天要回去了,贾母叫他等薛宝钗过了生日再回去。

薛宝钗生日这天请戏班子唱戏,听了戏文后,史湘云就跟林黛玉开了个玩笑,贾宝玉知道林黛玉容易生气多心,向史湘云挤眼叫她不要开玩笑,哪知史湘云认为我不能说笑话,林黛玉则认为史湘云出身侯门我不配与她说笑话,贾宝玉弄了个两头不讨好。气得写了一首解潮诗,姑娘们看了个个取笑他。

贾元春命太监送了一个灯迷出来,各个姑娘都封了自己的迷底由太监带回宫,并且还要和一个迷语送进宫。

晚上,贾政与孩子们一起玩猜迷,贾宝玉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爆竹、迎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算盘、探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风筝、惜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海灯。猜了以后,贾政觉得这些迷语有不祥的意思,伤悲感慨,借故推辞就早回去了。

3、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元春编次大观园题咏,贾政领命勒石。周氏央事,凤姐遂意,贾芹得管铁槛寺。元春再谕众姐妹入园,宝玉随进读书。贾政传,宝玉为难,金钏奚落。

贾政严词叮嘱。众人分派入住,宝玉镇日作诗画外务。因宝玉静中生烦,茗烟寻外传传奇。桃花树下读《会真记》,宝玉逢黛玉葬花。被宝玉引书中语做比,黛玉气恼。袭人觅宝玉回房请安,黛玉独听戏文,神痴落泪。

4、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香菱寻宝钗未果,同黛玉归。宝玉回房,讨吃鸳鸯嘴上胭脂。见贾母毕,宝玉出门遇贾琏贾芸,随口约贾芸。宝玉、贾环、贾兰请安,邢夫人留宝玉。贾琏为贾芸另谋事,贾芸求母舅反受气,撞倪二仗义借银。

次日,贾芸赶凤姐跟前送礼,进外书房候宝玉不成,见红玉。再次日,终得凤姐派事。宝玉赴北静王府,贾芸呆坐至午,领银买树。宝玉吃茶无合意人回应,红玉借机进言。秋纹碧痕回房讥骂红玉。红玉闷归,梦贾芸还帕。

5、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宝玉欲唤红玉未成,袭人差取喷壶。王子腾夫人寿诞。王夫人命贾环抄《金刚咒》,宝玉看戏回,与母亲热,闹彩霞。贾环忿使热油烫伤宝玉,凤姐引王夫人责骂赵姨娘。黛玉忍洁癖望宝玉。马道婆请安,说佛法解释,贾母点供香油。

赵姨娘舍钱,马道婆作法害凤姐宝玉。黛玉信步怡红院,凤姐借吃茶事语带双关。宝玉凤姐着魔,园内众人慌张。薛蟠忙中瞥见黛玉,酥倒。众人瞧看二人,各主意总不见效,宝玉睁眼言离。僧道现身持颂通灵宝玉。悬玉门上,王夫人亲守,二人病渐有起色。宝钗笑佛祖管黛玉姻缘。

扩展资料

21--25回主要人物简介:

1、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现世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他作为荣国府的嫡派子孙,出身不凡,聪明灵秀,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

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

2、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她是书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她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身上还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3、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宝玉的姨表姐。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平和的性格,又有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1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袭人对宝玉不满诉诸宝钗,宝钗赏其识见志量。

贾琏趁巧姐出痘和多姑娘儿鬼混,被平儿抓住把柄,瞒过凤姐;贾琏叫平儿不要怕凤姐。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

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
元妃送出灯迷让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悦,也命制作灯谜大家猜。贾母说“荔枝”(离枝)让贾政猜。
贾政看了众从姊妹不祥之谜,伤悲感慨。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元妃回宫以后,把那天省亲时的题咏编录成册,命贾政等在园中磨石镌刻。贾妃因怕大观园寥落,竟命令宝玉与诸姐妹搬进去居住。宝玉从此每天与姐妹们一起读书写字、下棋吟诗,心满而意足。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含羞嗔怒之极,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葬过落花,宝玉被袭人叫走。黛玉一人闷闷回房的路上,竟又听到了《牡丹亭》妙词妙曲,不禁心痛神弛,眼中落泪。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宝玉被袭人找回房后,见到贾母的丫头鸳鸯,便缠着要吃她嘴上的胭脂,被袭人劝阻。随后奉贾母命去贾赦处请安。宝玉请安完毕,同诸姊妹吃了饭后才回房安歇。而贾芸得知求贾琏办事是舍近求远,于是转而求助风姐。风姐终于派给了他到园子里种树的差使。一次贾芸到怡红院,恰巧宝玉不在,却遇到了宝玉屋里一个叫小红的丫头。这个丫头年纪不大,却很有心计,总想在宝玉面前显弄,一次有幸为宝玉倒了杯茶并被问了几句话,心里才有些想头,却被大丫头秋纹、碧痕骂了一顿,好强的心灰了一半。夜中睡得很不安稳,竟梦了一夜贾芸。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过了一天,是舅母的生日,王夫人只留贾环在身边抄写经卷。宝玉等人回来后,便在屋里和丫头们说笑,这不禁惹起贾环的嫉妒,故意推翻烛台,烫伤了宝玉的脸。这种恶行,自然使贾环和赵姨娘遭到王夫人的唾骂。赵姨娘更加嫉恨宝玉和风姐,便勾结马道婆使用魇胜法,妄图害死二人,为环儿谋夺家私。风姐宝玉果然中此邪祟,几乎死去。贾母、王夫人等悲痛欲绝。全家因此闹得天翻地覆之时,进来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跛足道人,二人声言能治此邪症。他们拿过宝玉的玉,擎在掌上摩弄了一阵,并说了“青埂峰一别十三载”之类的疯话。风姐、宝玉二人渐渐清醒。
第2个回答  2019-11-16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袭人对宝玉不满诉诸宝钗,宝钗赏其识见志量。
贾琏趁巧姐出痘和多姑娘儿鬼混,被平儿抓住把柄,瞒过凤姐;贾琏叫平儿不要怕凤姐。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
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
元妃送出灯迷让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悦,也命制作灯谜大家猜。贾母说“荔枝”(离枝)让贾政猜。
贾政看了众从姊妹不祥之谜,伤悲感慨。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元妃回宫以后,把那天省亲时的题咏编录成册,命贾政等在园中磨石镌刻。贾妃因怕大观园寥落,竟命令宝玉与诸姐妹搬进去居住。宝玉从此每天与姐妹们一起读书写字、下棋吟诗,心满而意足。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含羞嗔怒之极,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葬过落花,宝玉被袭人叫走。黛玉一人闷闷回房的路上,竟又听到了《牡丹亭》妙词妙曲,不禁心痛神弛,眼中落泪。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宝玉被袭人找回房后,见到贾母的丫头鸳鸯,便缠着要吃她嘴上的胭脂,被袭人劝阻。随后奉贾母命去贾赦处请安。宝玉请安完毕,同诸姊妹吃了饭后才回房安歇。而贾芸得知求贾琏办事是舍近求远,于是转而求助风姐。风姐终于派给了他到园子里种树的差使。一次贾芸到怡红院,恰巧宝玉不在,却遇到了宝玉屋里一个叫小红的丫头。这个丫头年纪不大,却很有心计,总想在宝玉面前显弄,一次有幸为宝玉倒了杯茶并被问了几句话,心里才有些想头,却被大丫头秋纹、碧痕骂了一顿,好强的心灰了一半。夜中睡得很不安稳,竟梦了一夜贾芸。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过了一天,是舅母的生日,王夫人只留贾环在身边抄写经卷。宝玉等人回来后,便在屋里和丫头们说笑,这不禁惹起贾环的嫉妒,故意推翻烛台,烫伤了宝玉的脸。这种恶行,自然使贾环和赵姨娘遭到王夫人的唾骂。赵姨娘更加嫉恨宝玉和风姐,便勾结马道婆使用魇胜法,妄图害死二人,为环儿谋夺家私。风姐宝玉果然中此邪祟,几乎死去。贾母、王夫人等悲痛欲绝。全家因此闹得天翻地覆之时,进来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跛足道人,二人声言能治此邪症。他们拿过宝玉的玉,擎在掌上摩弄了一阵,并说了“青埂峰一别十三载”之类的疯话。风姐、宝玉二人渐渐清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