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探究式学习。笔者根据多年历史教学实践总结发现,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达成这一目标,运用史料教学不失为一剂良方。
史料教学对于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新史料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而史料在这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我引用了伊藤博文与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所对的一幅对联导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伊藤博文),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李鸿章),由此设问:(1)、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2)、“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又问: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只得“玉帛相将”,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这幅对联的引用起到了以趣引思的妙用,学生为了寻求答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2.史料运用可以深化教材,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的过去性增加了中学生理解历史的难度,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现有结论,严重制约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既深化和活化了教材,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例如,讲到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掠夺时,就可引用殖民主义头子克莱武在英国议会上的一句话作为史料:“富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强大的国家在我的手中,在我一人面前打开了充满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二十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呢?”克莱武的这一无耻“自白”,可以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认识殖民主义的残酷。
3.史料教学更能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权威”的解释。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阅读史料,通过分析各种史料,印证课本中的结论或得出自己的看法,甚至由此及彼,自我编制新的信息网络,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和动力。例如,补充史料湖北云梦秦简中的《田律》,可以发现它还是一部非常具体的环境保护法。因为《田律》规定:“从春季二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井。”据此,有的学生就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环保法典,是我国的骄傲。这位学生的思维就有独立性,表现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究精神,值得大力提倡。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史料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呢?
1.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史料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编写引用了大量史料,这些历史文献资料都是从各类史书中精心筛选出来的精华,基本上体现了教材中的各种史学观点。合理运用这些文字史料,有利于教师解决材料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足用好这部分史料。
2.精心准备,适当补充部分史料
教材中现成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教学时,围绕教学目的,还需适当补充史料。比如教学九年级(上)第十五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时适当补充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教学八年级(上)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时,简要补充日军在中国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旅顺大屠杀的经过,不仅使学生的历史知识更全面,而且能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补充史料,关键在恰当,恰当的史料关键在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平时注意积累,精挑细选,把最核心、最有价值、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提取出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展示,学生通过认真阅读,筛选信息,得出结论,使学生不仅习得了知识、培养了情感,还逐步学会了学习。
3.针对不同史料,精心设问
这是应用史料的关键。不管是课本上的史料,还是补充的史料,教师都应围绕教学要求,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用好用足史料,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问题要有启发性,或促进知识的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另外,教师在讲述史料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要注意史料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阶级立场。
4.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由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史料
例如,讲完辛亥革命后,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学生通过自己搜集材料,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其独立判断的能力。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经说过:史学便是史料学。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特点和优点。史料教学将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也必将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向。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从中自主建构知识,领悟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发展史学能力,同时形成正确的高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27
要符合教学标准,要有趣味性
相似回答